中棉113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棉花品种,具有以下核心优势和应用特点:
一、品种特性
-
早熟性
生育期短,约113-115天,适合新疆北疆及南疆冬小麦复播,也可用于其他地区灾后补种。
-
高产与丰产潜力
-
在新疆示范种植中,百亩田平均籽棉产量达750.3公斤,千亩田637.7公斤。
-
2019年甘肃省试验田平均亩产皮棉145.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2%。
-
-
纤维品质优异
- 纤维长度31.3毫米,断裂比强度33.6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4,整齐度指数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66,超越澳棉品质标准。
-
抗逆性强
- 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应冷凉气候,适合新疆北疆及南疆不同生态环境。
二、应用价值
-
种植模式创新
支持冬小麦后复播和棉花与油菜、小麦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
-
区域推广成效
-
2022-2024年连续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及新疆兵团主要推介品种,累计推广806万亩,经济效益达20.83亿元。
-
2023年推广至南疆喀什、阿克苏,实现麦后复播种植,推动南疆种植制度向“两年三熟”转型。
-
-
产业意义
- 打破早熟与高产、优质难以协同改良的瓶颈,保障新疆北疆棉花稳定供应,提升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
三、品种来源与育种背景
-
杂交育种 :以陆地棉9505为母本,9018为父本杂交选育,原代号9507-09-8。
-
审定与推广 :2019年通过甘肃省审定,2020年引种新疆,2023年扩展至南疆,成为北疆“芯片品种”。
中棉113通过品种改良与区域适应性研究,成为我国棉花产业的重要突破,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棉花品质提升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