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桑
谷雨三候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划分节气阶段,具体指以下三候:
一、第一候:萍始生
指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迅速生长。浮萍的萌发标志着雨热同期气候特征显现,为水生植物和湿地生态提供条件,也预示着春雨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二、第二候:鸣鸠拂其羽
布谷鸟(学名:Cuculus canorus)在谷雨后第五天开始频繁鸣叫,其叫声“布谷、布谷”与播种活动谐音,古人以此提醒农夫及时播种。
三、第三候:戴胜降于桑
再过五日,鸡冠鸟(戴胜)会飞至桑树枝头。此时桑树已吐露新芽,为蚕宝宝提供食物,是蚕桑业的重要节点。
补充说明
- 农事意义
三候系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例如“谷雨前,好种棉”“谷雨不种花”等农谚均源于三候观察。
- 文化内涵
三候与二十四节气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如牡丹、酴糜、楝花并称“谷雨三花”,象征百花齐放的春日盛景。
以上三候通过动植物行为变化,直观反映了谷雨节气的核心特征:降水回升、生物活跃与农事关键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