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爱心妈妈”李丽娟曾因收养118名孤儿感动社会,却因利用慈善敛财、虐待儿童等罪行被判20年,其“双面人生”警示慈善监管的重要性。
-
从善心到恶行
李丽娟早年因前夫贩卖亲生儿子的经历,开始收养弃婴并建立“爱心村”,一度被评为“感动河北人物”。随着名声扩大,她利用孩子骗取低保、善款,甚至通过恐吓、碰瓷等手段敛财,最终因敲诈勒索、虐待儿童等罪名入狱。 -
慈善光环下的黑暗
表面为孤儿提供庇护的“爱心村”,实际成为李丽娟的牟利工具。孩子们生活条件恶劣,部分甚至被用作讹诈工具。其行为暴露后,政府介入安置孤儿,多数孩子被发现营养不良、卫生状况极差。 -
社会反思与警示
李丽娟案揭示了慈善活动中监管的缺失,提醒公众需警惕“道德绑架式”募捐,同时呼吁完善慈善机构审查机制,确保善款真正用于弱势群体。
慈善应以真诚为本,李丽娟的堕落不仅毁掉个人声誉,更伤害了社会信任。加强透明度与法律约束,才能让爱心不被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