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蔬菜打包的核心在于维持适宜温湿度、防止挤压损伤、降低腐烂风险。通过预冷处理+分拣分级+透气防潮包装+密封堆码等步骤,可有效延长保鲜期,减少运输损耗。
1. 预冷与温度控制
蔬菜入库前需进行预冷处理,快速降至0-5℃(叶菜类)或5-10℃(根茎类),避免呼吸热加速变质。预冷后立即打包,防止二次升温。
2. 分拣与预处理
剔除破损、腐烂的个体,保留完整蔬菜。叶菜类需切除多余根部,根茎类清洗后需沥干或风干表面水分,避免包装内湿度过高滋生霉菌。
3. 透气防潮包装材料
使用防雾膜保鲜袋或带微孔的塑料筐,平衡内部湿度与氧气交换。叶菜类用吸水纸包裹根部,根茎类可垫入干燥稻壳或珍珠棉,吸收冷凝水。
4. 分层分隔防挤压
采用珍珠棉隔板或瓦楞纸分层,避免蔬菜堆叠过密。黄瓜、番茄等易损品类需单层平铺,叶菜类可直立摆放,减少机械损伤。
5. 密封与堆码规范
真空包装适用于豆类、菌菇类;自粘袋包装需留1-2cm透气缝。码放时货箱与冷库墙壁保留10-15cm间隙,确保冷气循环均匀。
6. 标签与批次记录
外包装标明品类、入库时间、保质期及储藏温度,采用防水标签。同一批次集中存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便于品质追溯。
冷库蔬菜打包需结合品类特性优化细节,定期检查包装是否结露或破损,及时调整温湿度参数,确保从入库到出库的全链条保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