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保温、营养支持
母猪产后低温症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体温、临床症状及恢复情况综合调整,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体温监测与初步处理
-
精准测量体温
优先使用直肠温度计,避免因粪球干扰导致测量错误。
-
轻度低温(38℃以下)
-
环境保温:增加垫草厚度,放置木板供母猪休息,安装红外线灯辅助升温。
-
补液治疗:5%葡萄糖氯化钠250ml+维生素C30ml+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直至体温回升。
-
二、核心治疗措施
-
静脉输液
-
基础配方 :10%葡萄糖500ml+樟脑注射液20ml+维生素B6/15ml+肌苷15ml+三磷酸腺苷二钠15ml,每日1次。
-
进阶配方 :10%葡萄糖1000ml+复合维生素B+ATP80-100mg+辅酶A800-1000U,连用2-3天。
-
注意事项 :低温时添加0.9%生理盐水100ml配阿托品2-5mg滴注,促进体温回升。
-
-
辅助升温方法
-
灌服药物 :制附子、干姜、肉桂煎水灌服,或灌服100g硫酸钠+食醋(50g硫酸钠兑水)清肠,配合灌肠通便。
-
中成药 :产后一周低温母猪可灌服附子理中丸3-6丸,或使用温肥皂水灌肠。
-
三、营养支持与护理
-
饮食调整
-
提供易消化湿拌料或麸皮红糖水,严重便秘时灌服50g硫酸钠+食醋清肠。
-
产仔母猪可添加活力肽药物(0.2ml/kg)和提神利尿解毒针,促进采食。
-
-
环境管理
-
保持猪舍温度30℃左右,安装红外线灯或暖风机辅助保暖,减少冷风直吹。
-
及时清理粪球,避免影响体温测量准确性。
-
四、特殊注意事项
-
便秘处理 :优先通过饮水、药物(如复合VB)或灌肠解决,避免使用刺激性灌肠剂。
-
用药安全 :静脉输液需缓慢滴注,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引发不良反应,如氯化钾需严格控制剂量。
-
后续观察 :低温恢复后持续观察1-2天,确保体温稳定且精神状态改善,防止复发。
五、综合管理建议
-
加强产前营养管理,保证泌乳期母猪摄入足够的能量和维生素。
-
建立产后体温监测档案,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
-
对反复低温母猪进行体质调理,增强抗病能力。
(注:具体用药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母猪体重、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建议由兽医指导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