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是中医常见证型,表现为脾肾两脏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腹泻浮肿、腰膝酸软等为典型症状,常因久病体虚或生活习惯不当引起。及时调理需温补脾肾,避免生冷,适当运动。
1.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脾肾阳虚者阳气无法温煦身体,手脚冰凉,秋冬季节症状加重,穿厚衣仍觉寒冷。
2. 长期腹泻或大便稀溏
脾阳不足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物难以吸收,晨起易腹泻,进食生冷后加重。
3. 腰膝酸软无力
肾阳亏虚无法滋养骨骼,表现为腰部冷痛、膝盖发软,久站或劳累后明显。
4. 夜尿频多
肾阳虚弱导致膀胱气化失常,夜间排尿超过2次,尿色清长,伴有排尿无力感。
5. 身体浮肿,下肢明显
脾肾运化水液能力下降,水分滞留体内,晨起眼睑或脚踝水肿,按压后凹陷难复。
6. 精神萎靡,嗜睡乏力
阳气不足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日常易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时间长但质量差。
7. 面色苍白或暗沉
脾虚气血生成不足,肾阳虚衰无法上荣于面,脸色发白或灰暗,缺乏光泽。
8. 性功能减退
男性易出现遗精、早泄,女性常见月经延迟、痛经,伴随性欲低下、生殖能力减弱。
9. 食欲不振,腹胀冷痛
脾阳不足导致胃肠蠕动减缓,饭后腹胀,喜温喜按,偶有隐痛,舌苔白腻。
10. 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
典型舌象为舌体胖大、边缘齿痕明显,舌苔白滑;脉象沉而细弱,按压无力。
若长期存在上述表现,建议结合中医辨证调理,日常可食用羊肉、生姜、山药等温补食材,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逐步恢复脾肾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