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最怕低温冻害、真菌病害(如软腐病和黑斑病)以及贮藏环境湿度过高或过低,这些因素会导致薯块组织破坏、霉变或生理失调,最终引发大面积腐烂。
-
低温冻害:红薯表皮薄、水分含量高,温度低于9℃时易发生冷害,导致细胞代谢紊乱,抗病力下降;若低于-2℃,薯块结冰直接破坏组织,入窖后迅速腐烂。
-
真菌病害
- 软腐病:由匍枝根霉等真菌引发,薯块出现灰黑色霉斑,迅速软烂并散发恶臭,传染性极强。
- 黑斑病:从叶片蔓延至薯块,形成黑色霉层,导致糠心或软泥状腐烂,田间和贮藏期均可发生。
-
贮藏管理不当
- 湿害:窖内湿度过高(如凝结水珠)会滋生霉菌;湿度过低则使薯块失水糠心。
- 缺氧:通风不良导致二氧化碳积累,引发无氧呼吸中毒腐烂。
- 机械损伤:采收时的伤口易被病菌侵入,加速腐烂。
总结:预防红薯腐烂需综合防控——适时采收(气温10℃以上)、严格挑选无病薯块、消毒伤口,并控制窖内温湿度(12-15℃、湿度90%左右)。轮作与有机肥改良土壤也能减少田间病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