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林是真实存在的,他是赤峰市公安局的一名刑侦警员,以其非凡的码踪技术技能而闻名。他能通过现场足迹、步法,结合调查、访问,准确判断犯人性别、年龄、身材、体态,并追踪犯人行踪。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 成长经历与技术起源:马玉林 1906 年生于赤峰县建昌营长胜沟村,家境贫寒,12 岁就开始给财主家放羊。在放羊过程中,为防止羊走失或被盗,他潜心钻研羊的 “踪迹”,通过羊的走向、蹄着地的硬度、下踏的深浅、步子的大小等痕迹,能准确识别羊的大小、公母、肥瘦、体征、毛色、走失方向等。长期实践使他不仅能找回丢失的羊,还将识别羊足迹的方法举一反三用于识人,逐渐掌握了通过人的脚印及其步法精准判断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能力,为后来的刑侦工作打下了基础。
- 刑侦生涯与重要案件:1960 年,腊月二十九水地公社分销店发生盗窃案,被盗物品价值不菲。刑警队勘查现场发现可疑足迹却追踪困难,有人提议请马玉林协助。马玉林到现场后,通过观察足迹判断出两名犯罪嫌疑人的大致身份。次日天亮,他凭借高超的追踪技术,用树枝标记犯罪分子的轨迹,即便在没有明显脚印或石头的地方,也能根据判断准确标记,最终带领刑警大队追踪到村子,圈定犯罪嫌疑人并破案。此后,马玉林凭借码踪技术破获了众多案件。1972 年北京海淀出现 “闹鬼” 案件,有人扮鬼行窃甚至轻薄女同学,造成恶劣影响,惊动周总理。北京市公安局专案组侦查时邀请马玉林,他利用自己的 “码踪” 技术,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帮助。
- 技术总结与影响力:1964 年,马玉林根据自身经验将码踪技术系统化,总结归纳成为 “步法追踪” 技术。他的足迹追踪技术在多个省市的刑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他的事迹,曾有作者写了长篇报告文学《神眼》《神眼马玉林》,还拍制了 6 集电视剧《神眼》。公安部在他去世后发出唁电,称他在创建和普及我国的步法追踪技术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
马玉林凭借自身努力和天赋,从一名羊倌成长为对刑侦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他的故事和技术真实且极具传奇色彩,在刑侦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