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前后老年人需重点防寒保暖、润燥养肺、调节情绪,并注意关节防护与饮食温补。此时昼夜温差大,寒燥交织,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问题及关节疼痛,需通过科学起居、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
-
防寒保暖是关键:霜降后不宜“秋冻”,尤其要护好头颈、腰腹、关节等部位。晨练推迟至日出后,外出佩戴帽子围巾,睡前热水泡脚(可加艾叶/红花),穿软底鞋防足部受凉。关节炎患者建议佩戴护膝护腰,避免久坐久站突然起身。
-
饮食温润忌辛燥:多吃山药、芡实、百合、银耳等平补食材,推荐莲子百合粥、鸭肉山药羹等易消化温补汤粥。少吃辛辣烧烤,适量吃酸味水果(如山楂、柚子)收敛阳气。柿子需避免空腹食用或与螃蟹同食。
-
运动需热身防损伤:运动前做10-15分钟热身(如拍打面颊、搓耳轮、活动踝关节),八段锦“颠足”动作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剧烈运动,以散步、太极等缓和项目为主,运动后及时保暖。
-
润燥防郁双调节:秋燥易致皮肤干痒、便秘,可涂抹润肤霜、多喝温水,食用蜂蜜、梨子滋阴。万物萧瑟易引发情绪低落,可通过登高郊游、按摩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疏解郁气,保持社交互动。
-
基础病管理莫松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定时监测指标,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警惕气温骤降诱发中风,注意口鼻防护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皮肤瘙痒避免抓挠,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霜降是冬季进补的预备阶段,老年人需顺应“秋收冬藏”规律,从内到外平衡养护。关注身体信号,及时调整起居细节,方能安稳过渡至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