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典型症状包括高热(43℃-44℃)、精神萎靡、黄绿色稀便及肝脾青铜色肿大,死亡率可达10%-50%。治疗需早发现早干预,首选氟苯尼考、喹诺酮类抗生素,结合环境消毒与带菌鸡淘汰。
病鸡初期常见突然死亡,随后群体出现体温升高、鸡冠苍白或发绀、呼吸困难,粪便呈恶臭黄白色。慢性病例可能持续数周,康复后转为带菌鸡。解剖可见肝脾显著肿大呈铜绿色,胆囊充满胆汁,卵泡破裂引发腹膜炎。雏鸡感染症状类似鸡白痢,表现为肛门黏附白粪与喘气。
防治需多管齐下:
- 药物治疗:急性期用氟苯尼考拌料5-10天,重症配合环丙沙星饮水;慢性病例可选磺胺类(如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或痢特灵,辅以中药禽菌灵增强疗效。
- 环境控制:彻底消毒鸡舍,粪便发酵处理,淘汰重病鸡以减少传播。
- 预防措施:加强育雏管理,种蛋孵化前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定期检疫淘汰阳性种鸡。
该病暂无有效疫苗,防控核心在于早诊断、精准用药(建议药敏试验)及严格卫生管理。若用药后复发需更换抗生素方案,同时注意产蛋期禁用部分药物以避免残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