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将茉莉花定为市花,既因其千年栽培历史与独特地域文化象征,更因它承载了“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的产业荣耀与“莫离”乡愁的情感纽带。
-
自然与历史的双重选择
福州亚热带气候与闽江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为茉莉花提供了绝佳生长环境,西汉时期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后便在此扎根。2000年的栽培史中,茉莉花从宫廷贡品到民间祈福符号,逐渐成为福州的文化基因,宋代诗词、七夕抛花习俗均见证其深厚底蕴。 -
经济价值的巅峰推动
20世纪80年代,福州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60%,出口40余国,被誉为“中国春天的味道”。1985年市政府将其定为市花,直接关联其产业支柱地位——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并带动“茶-花”生态农业模式,形成“沿河种茉莉、山地栽茶”的独特景观。 -
文化符号与情感共鸣
茉莉谐音“莫离”,寄托福州人“一生莫离”的乡愁。从古越族女子以彩丝穿花为饰,到近代“花与蜜的城市”美誉,其清香洁白的气质契合福州人低调务实的性格。帝封江湿地公园、茉莉大街等现代景观,延续着花与城的共生记忆。
如今,福州通过立法保护茉莉花基地、举办文化节庆,让这一“全球农业遗产”既守护传统,又焕发新生。品一盏冰糖甜茉莉茶,便是触摸福州千年历史的芬芳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