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汽→云→雨/雪/冰雹
水、雨、雪、云、汽、冰雹的变化顺序及物态变化过程如下:
一、基本变化顺序
-
水 → 气
地表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汽化过程)。
-
气 → 云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先凝华成小冰晶或直接液化成小水滴,聚集形成云。
-
云 → 雨/雪/冰雹
-
雨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增大到空气无法支撑时降落。
-
雪 :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后降落。
-
冰雹 :在雨滴冻结过程中,若遇冷空气反复冻结形成固态冰团。
-
二、物态变化细节
-
雨的形成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冰晶增长至空气无法承载时降落。
-
雪的形成
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冰晶聚集后形成雪花并降落。
-
冰雹的形成
雨滴在0℃以下反复冻结,形成多层冰壳的固态降水。
-
云的组成
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和凝华形成的冰晶混合组成。
三、补充说明
-
雾与露 :雾是近地面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悬浮液,露是地面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
霜 :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
-
汽与雹子 :汽指水蒸气状态,雹子是冰雹的俗称。
四、常见误区
-
冰雹不形成雪 :冰雹是雨滴冻结过程,与雪的凝华过程不同。
-
云不产生降水 :云中的水滴需增长至足够大才能降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晰地理解水循环中各阶段物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