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公斤
1978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为 316公斤 ,较建国初期(1949年)增长了51.67%。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78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为 316公斤 ,较建国初期(1949年)增长了51.67%。这一数据标志着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大兴安岭的名称来源于满语词汇,其命名与地理特征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名称含义 "兴安"是满语词汇,意为"极寒处",反映了该地区严酷的气候条件。这种命名方式在地理命名中较为常见,例如"大兴安岭"可理解为"大寒山脉"。 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南岸,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全长约1400公里,横跨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两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分界线。
东北地区的春季划分存在两种常见说法,需结合气温变化和物候特征综合理解: 一、按气温划分(4-5月) 核心月份 多数资料显示,东北春季以4月和5月为核心,此时气温逐渐回暖,积雪融化,冻土层开始解冻,农活逐步展开。 延伸范围 部分资料将春季延长至3月下旬或4月上旬,例如: 沈阳:约3月20日左右开始入春 长白山:约4月8日左右进入春季 哈尔滨:约4月上旬开始回暖 二、按节气划分(3-5月) 节气界定
干旱与洪涝并存 关于2025年是否为旱年或涝年,综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气候趋势预测 区域性差异显著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预测,2025年长江流域将呈现涝旱并存的态势,但总体偏枯。具体表现为: 上游 :降水量基本正常; 中下游 :正常偏少,6-8月主汛期降水偏少可能达二成以上,易发生阶段性干旱。 南方与北方差异明显 南方 :预计降水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北方 :尤其是华北地区
2025年辽宁省气候将呈现“旱涝并存、年景总体偏差” 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冬春连旱、夏季局部洪涝、秋季偏旱 的复合型气象风险。其中,春季降水偏少可能导致农业抗旱压力增大,而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内涝,需针对性防范极端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多重影响。 季节性旱涝特征显著 春季(3-5月)全省降水偏少1-2成,辽西等地可能出现土壤墒情不足,影响春播进度
2月3日 2025年大春(立春)的日期为 2025年2月3日 ,具体时间为 2025年2月3日22时10分13秒 (农历正月初六)。### 补充说明: 时间精度 :立春的精确时间需根据太阳到达黄经315度计算,2025年精确到秒。 农历日期 :对应农历正月初六,星期一。 双春年特征 :2025年农历正月初六和腊月十七均为立春,属于双春年。 其他信息: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以下是黑龙江湿地常见的野生植物物种名称及相关信息整理: 一、典型水生植物 黄睡莲 科属:睡莲科黄睡莲属 特点:浮水或沉水植物,花朵较小且颜色较淡,叶片略有差异,常见于湖泊和静水环境。 香蒲 科属:香蒲科香蒲属 作用:固定土壤、减少侵蚀,果实为水鸟食物,广泛分布于黑龙江湿地。 水葱与藨草 科属:藨草科藨草属 功能:水生植物,参与湿地生态平衡,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二、特色灌木与草本植物
黑龙江作为中国东北部省份,拥有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其种类因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而呈现多样性。以下是黑龙江常见的野生花卉品种及相关信息: 一、代表性野生花卉品种 野牡丹 分布于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特有植物,被誉为“山牡丹”,以硕大花团和淡紫色花瓣著称。 向日葵 夏季田野常见,花朵随太阳转动,象征阳光与活力,是黑龙江标志性野花之一。 丁香花 黑龙江省花,春末夏初盛开,淡紫色花团香气浓郁
黑龙江作为东北地区的一部分,气候寒冷且冬季漫长,适合种植耐寒性强的宿根花卉。以下是常见的宿根花卉推荐及养护要点: 一、常见宿根花卉推荐 荷兰菊(Chrysanthemum) 耐寒且花型多样,颜色丰富(红、黄、紫等),适合庭院或花坛装饰。 雏菊(Bellis perennis) 小巧可爱的白色、粉红色花朵,适应性强,适合营造温馨的春季景观。 万寿菊(Chrysanthemum) 耐寒性突出
黑龙江和北京都位于中国,使用相同的时区,即东八区区时,因此黑龙江和北京没有时差 。以下是相关信息: 中国时区概述 时区划分 :中国虽然地跨五个时区(东五区至东九区),但全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时区统一的原因 :这种统一有助于国家内部的协调和沟通,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通信等领域。 请注意,虽然黑龙江和北京在时区上没有差异,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经度不同
黑龙江天黑时间因季节和地理位置差异显著,冬季最早下午3点天黑,夏季最晚可至晚上8点,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居全国之首。 这一现象主要由高纬度地理特征和地球公转规律决定,直接影响当地居民作息、农业活动及旅游体验。 黑龙江位于我国最北端,纬度高(约45°N-53°N),接近北极圈。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黑龙江昼短夜长,12月冬至前后下午3点多天即黑透;夏季则相反,6月夏至前后凌晨3点天亮
黑龙江的冬季开始时间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冬季起始时间 气温变化特征 黑龙江冬季通常从 11月下旬 开始,此时气温逐渐下降,部分地区夜间开始结冰。例如: 哈尔滨市气象台数据显示,每年11月20日左右,黑河、伊春、绥化等地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进入冬季。 大兴安岭地区更早,11月下旬可能已出现初雪。 节气与气候关联 立冬(11月7/8日)
黑龙江的冬季开始时间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影响,具体可分为以下特点: 一、冬季起始时间 普遍现象 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冬季从 10月下旬 开始,具体时间因地理位置差异较大。例如: 哈尔滨市区:约11月上冻,最早可达10月下旬; 大兴安岭地区:最早入冬,常年入冬时间为9月18日; 七台河市:最晚入冬,需至10月8日。 气候原因 该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南北温差显著。北部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更早,南部相对较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