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在清朝时期的名称及历史背景如下:
-
清朝初期的行政设置
阜新地区在清朝前身为土默特左旗,隶属卓索图盟。1647年(顺治四年),满族建立苏鲁克部落,疆域逐渐扩展至1692年。1813年(嘉庆十八年),该区域归新民厅管辖。
-
光绪年间的县制建立
阜新县正式设立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是清政府为加强边疆管理而设置的行政机构。其名称取自“物阜民丰,焕然一新”或“山阜日新”之意,寓意物产丰富、人民兴旺。此时该区域包括今阜新市及部分奈曼旗、朝哈尔哈等旗地,隶属于朝阳府。
-
名称演变与历史背景
-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1940年阜新县改制为阜新市,但“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这一名称并未在权威资料中明确提及,可能是地方性称谓或误解。
-
“海州”名称的由来 :阜新市境内有海州庙(大雄宝殿),因蒙语发音相近被称为“海州”,与海洋无关,而是指“山坡”。
-
清朝时期阜新地区主要称为 阜新县 ,1940年改制为阜新市。其名称源于“物阜民丰”或“山阜日新”的寓意,与煤炭资源开发无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