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食堂生食和熟食分开的具体规定,综合多部门文件及食品安全要求整理而成:
一、生熟食品定义
-
生食品 :指制作食品的原料,如鱼、肉、蛋、禽、蔬菜、粮食等未经过加工或未达到可直接食用的状态。
-
熟食品 :指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直接供人食用的食品,如烧鸡、炒菜、熟肉制品等。
二、分开存放要求
-
物理隔离
生熟食品需使用不同颜色、标识的容器或专间存放,避免直接接触。
- 例如:生肉用蓝色容器,熟食用红色容器。
-
工具与容器区分
-
切割生食的刀具、砧板与盛放熟食的用具需分开存放。
-
动物性食品用具(如处理肉类的案板)与植物性食品用具(如切蔬菜的砧板)需严格区分。
-
-
专用区域管理
-
生熟食品需在专间内操作,且专间需保持清洁卫生。
-
高风险食品(如冷荤)需在10℃以下冷藏不超过24小时,60℃以上短时保存不超过4小时。
-
三、操作规范
-
加工前处理
-
生熟食品加工前需彻底清洗工具、容器,并进行消毒处理(推荐煮沸或使用专用消毒剂)。
-
生熟工具需专用,不可混用。
-
-
加工过程控制
-
生熟食品加工需遵循“先生后熟、先冷后热”的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
熟制食品需冷却至安全温度后再进行包装或运输。
-
四、应急处理措施
-
若发生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需立即停止加工,对污染工具、容器进行消毒,并报告相关部门。
-
对受污染的食品进行封存,防止扩散。
五、监督与责任
-
后厨主管需定期检查生熟分开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
因生熟分开不当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需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以上规定需结合食堂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操作手册,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