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植被分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综合了气候、地形和植被带特征:
一、整体分布格局
-
东西部差异显著
内蒙古植被分布呈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过渡。东部大兴安岭地区以森林为主,中部为温带草原,西部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
草原占比高
草原面积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6.8%,其中典型草原面积达2767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35.12%。
二、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
-
温带草原为主
中东部以温带草原为主,分布着大片的草原和部分退化为沙地的区域,植被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如羊草、针茅属植物。
-
荒漠与草原过渡地带
西部高原分布着荒漠草原和荒漠,植被以旱生小灌木、半灌木为主,如沙棘、柠条,适应高寒干燥环境。
-
特殊植被带
包括寒温带针叶林带(如大兴安岭)、暖温型草原带和荒漠带,植被类型随纬度和水分条件变化。
三、生态特征
-
季相明显
草原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夏季绿草如茵,秋季色彩斑斓,形成“五花草甸”景观。
-
植物区系复杂
涵盖蒙古植物区系、东北植物区系和华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物种丰富度较高。
-
水分适应性
植被类型与水分条件高度相关:
-
湿中生/中生植物主导草原和草甸(约60%);
-
旱中生植物为主,适应半干旱环境。
-
四、生态意义与保护
-
生态功能
草原是内蒙古重要的生态屏障,兼具水土保持、碳汇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
人类活动影响
过度放牧导致部分草原退化,需通过科学管理恢复植被。
内蒙古植被分布以温带草原为主体,东西部差异显著,兼具生态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需加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