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雨雪冰冻是一种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在冬季或初春时节,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如下:
一、定义与形成条件
-
核心要素
低温雨雪冰冻是指气温降至0℃以下,导致降水(雨、雪、霰、冰粒、冻雨等)与结冰现象共同作用的天气过程。
-
形成机制
当冷空气南下与水汽结合时,若气温持续低于0℃,降水会直接结冰形成积雪或冰层,或因地面反照率降低加剧结冰。
二、主要危害
-
基础设施破坏
-
路面结冰导致交通瘫痪,引发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
-
电力、通讯设施因积雪压垮或线路冻断而故障;
-
建筑物屋顶积雪过重可能引发坍塌。
-
-
生产生活影响
-
企业因能源短缺或运输受阻停产;
-
农业遭受冻害,导致农作物死亡或减产;
-
基础生活物资供应紧张,出现脱销或物价上涨。
-
-
人体健康威胁
- 低温引发冻伤、低体温症,尤其对老人、儿童和体弱者危害较大。
三、应对措施
-
个人防护
-
减少外出,穿戴防寒衣物(帽子、手套、防滑鞋),避免暴露皮肤和耳朵;
-
注意防滑,远离结冰路面和湿滑区域。
-
-
居家安全
-
清理窗台、阳台等区域的积雪,防止压塌风险;
-
检查水电线路,及时修复漏电或冻裂问题。
-
-
应急准备
-
准备应急物资(食物、药品、保暖用品);
-
关注气象预警,必要时切断电源、燃气等危险源。
-
四、特殊天气类型补充
-
暴雪 :长时间降雪导致大范围积雪,伴随大风降温,加重交通和农业损失;
-
冻雨 :雨滴与冰晶共同作用,在地面形成透明冰层,加剧道路滑溜。
通过了解低温雨雪冰冻的特征和危害,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