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分点,昼夜平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中分点,具有以下特点:
一、基本定义与时间
-
公历时间 :每年3月19日至22日交节,具体日期可能因年份略有不同。
-
黄经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0°,是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时刻。
二、天文意义
-
昼夜平分 :春分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南半球则相反。
-
季节平分 :平分春季(立春至立夏),传统上春季被划分为3个月,春分处于正中间。
三、气候特征
-
气温回升 :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及华北北部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明媚春天,气温稳定升达0℃以上。
-
降水增多 :雨水充沛,空气潮湿,常伴雷电天气,民间有“春分雷乃发声,始电”的说法。
四、农耕与生活
-
重要农时 :标志着春耕春种的关键时期,北方地区进入播种季,江南地区越冬作物返青。
-
民俗活动 :包括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如福州等地有“春分煮蛋”的习俗。
五、文化内涵
-
古称与别称 :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分者半也”。
-
诗词体现 :宋代仲并《画堂春·溪边风物已春分》等诗词描绘了春分时节的自然美景。
春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不仅反映了自然规律的变化,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农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