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全面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是省委、省政府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而制定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通过系统性、突破性措施推动辽宁经济、社会、生态等全面振兴。该方案以“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为核心,分阶段、分领域提出具体目标与举措,共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实现辽宁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现代化、改革开放深化、民生福祉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新突破
-
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
-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进出口总额“万亿突破”,通过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场景创新。
-
推出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补贴,支持辽宁美食街、品牌展会、电商直播等消费场景升级。
-
-
优化金融支持体系
-
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增速不低于10%,延长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期限至2023年6月30日。
-
开发“辽科贷”“辽知贷”等信贷新产品,扩大融资担保代偿比例至40%,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产业基础与创新能力提升
-
推动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4.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建设全国影响力科创中心。
-
实现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超9%,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60%,培育10个文体旅融合消费新场景。
-
-
产业链安全与现代化改造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35%,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
市场化机制与对外开放
-
营商便利度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健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扩大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支持企业“走出去”。
-
-
民生保障与社会保障体系
- 实现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
-
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
-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完善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培养适应现代化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能力提升
-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
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3%,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管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
社会治理与民生改善
-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实施保障
-
组织保障 :成立全面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负总责,确保政策落实。
-
政策保障 :制定配套政策文件,细化任务分工,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
监督保障 :加强全程监督,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确保行动方向与目标一致。
该方案通过系统性部署,将政治性、突破性、连续性、系统性有机结合,旨在通过“三年行动”为辽宁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