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做B超为什么要憋尿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产后做B超憋尿主要是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子宫及附件情况。憋尿能使膀胱适度充盈,推开肠道气体干扰,让子宫更好显影,便于医生准确判断子宫恢复状况、有无残留等问题,且能避免漏诊一些细微病变。 1. 推开肠道气体:肠道内气体较多,会干扰超声波传播,憋尿可将肠道推开,减少气体影响,使图像更清晰。 2. 子宫更好显影:适度充盈的膀胱可作为透声窗,使子宫轮廓更清晰,便于医生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和位置。 3. 判断子宫恢复:通过清晰的图像,医生能准确判断子宫复旧情况,如子宫大小是否恢复正常等。 4. 查看有无残留:可清晰观察宫腔内有无胎盘、胎膜残留等异常情况。 5. 避免漏诊:能发现一些细微病变,防止因图像不清晰而造成漏诊。 产后做B超憋尿是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子宫及附件状况,了解子宫恢复情况、排查有无残留等问题,对保障产妇健康有重要意义。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孕酮片和黄体酮是否一样

孕酮片和黄体酮一般不同,在多方面存在区别。剂型上,孕酮片为口服制剂,黄体酮有注射剂等多种剂型。来源上,孕酮片多为人工合成,黄体酮有天然和人工合成之分。稳定性方面,孕酮片较稳定、作用时间长,黄体酮注射剂吸收快但代谢也快。价格上,孕酮片较高,黄体酮部分剂型亲民。适用范围有别,孕酮片可调节月经,黄体酮常用于保胎等。患者应遵医嘱选用。

科普文章 2025-03-21

卵巢囊肿和宫颈囊肿是否一样

卵巢囊肿和宫颈囊肿是两种不同的妇科疾病,在多方面存在区别。发病部位上,前者在卵巢,后者在宫颈;发病原因方面,卵巢囊肿与内分泌、遗传等有关,宫颈囊肿因腺管口阻塞形成;症状表现上,卵巢囊肿较大时会腹痛腹胀,宫颈囊肿多无症状或有白带增多;对生育影响不同,卵巢囊肿可能影响排卵,宫颈囊肿影响较小。发现囊肿需及时咨询医生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3-21

盐酸曲马多和氨酚曲马多有什么区别

盐酸曲马多和氨酚曲马多在多方面存在区别。成分上,前者仅含盐酸曲马多,后者是盐酸曲马多与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药效上,前者单纯镇痛,后者还能解热且效果可能更强。适用范围方面,后者可缓解伴发热的疼痛。不良反应上,后者可能有肝损伤。药物相互作用也有差异。患者使用这两种药都应遵医嘱,留意自身反应,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科普文章 2025-03-21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和片剂是否一样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和片剂存在多方面区别。剂型上,胶囊是药物包裹在壳中,片剂由药物与辅料压制而成;崩解时间,胶囊较快,片剂稍长;吸收速度,胶囊通常稍快;携带便利性,胶囊更轻便;价格上,胶囊略高。患者可按需选择,想药物快速起效可选胶囊,追求经济实惠可选片剂。但无论选哪种,都需遵医嘱用药。

科普文章 2025-03-21

强力霉素和多西环素是否一样

强力霉素和多西环素本质为同一种药物,但在多方面存在区别。名称上,强力霉素是商品名,多西环素是通用名;剂型上,强力霉素常见片剂、胶囊,多西环素还有注射剂等;应用场景方面,强力霉素多用于常见感染,多西环素在特殊感染治疗中更广泛。使用时需遵医嘱选剂型和剂量,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

科普文章 2025-03-21

白带常规检查和分泌物检查是否一样

白带常规检查和分泌物检查存在多方面区别。检查范围上,前者针对阴道分泌物,后者涵盖阴道、尿道、宫颈等多处。检查目的方面,前者查阴道清洁度与炎症,后者还检测病原体。标本采集部位,前者取自阴道,后者依具体部位而定。临床意义上,前者诊断阴道炎,后者辅助诊断多种疾病。患者需依症状和医嘱选检查,检查前遵循注意事项确保结果准确。

科普文章 2025-03-21

24小时避孕药和72小时避孕药是否一样

24小时和72小时避孕药存在多方面区别。服药时间上,前者需在24小时内、后者可在72小时内服用;避孕效果上,前者成功率相对高,后者随时间推迟降低;药物成分上,前者多为单一孕激素,后者还有其他成分;副作用上,前者相对轻;适用人群也不同。偶尔无保护性生活可按需选药并遵医嘱,不建议常用紧急避孕药,日常可选避孕套等安全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21

药物维C和保健维C是否有区别

药物维C和保健维C在多方面存在区别。成分纯度上,前者单一且纯度高,后者或含香精等其他成分;功效上,前者治疗疾病,后者用于保健;剂量上,前者高、后者低;价格上,前者便宜、后者较贵;销售渠道上,前者需处方,后者购买渠道多。二者服用都有注意事项,有明显缺乏症状应就医,遵医嘱选产品。

科普文章 2025-03-21

宫腔镜和阴道镜是否一样

宫腔镜和阴道镜不同,在多方面存在区别。检查部位上,宫腔镜查子宫内部,阴道镜看阴道和宫颈;检查方式上,前者器械入宫腔,后者镜头放阴道口;检查目的上,前者针对子宫疾病,后者用于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适用疾病和检查准备也有差异。患者需依症状和医生建议选检查方法,查出问题要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21

霉菌和念珠菌是否一样

霉菌和念珠菌一般不同,在多方面存在区别。分类上,霉菌是真菌统称,念珠菌是霉菌一个属;感染部位上,霉菌可感染皮肤等,念珠菌易感染黏膜;症状上,霉菌感染皮肤有红斑等,念珠菌感染口腔、阴道有对应特征表现;治疗难度上,霉菌感染难治疗、易复发,念珠菌在规范治疗下较易控制。了解区别利于患者准确就医,有异常应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21

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是否一样

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存在多方面区别。抗菌谱上,罗红霉素对多种病菌有作用,克拉霉素还对幽门螺杆菌有活性;药代动力学方面,前者分布广、血药浓度维持久,后者吸收快、组织体液浓度高;副作用上,罗红霉素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克拉霉素还可能有其他症状;适用人群上,前者多用于儿童,后者用于成人中重度感染;价格上,罗红霉素更亲民。使用两药都要遵医嘱,不适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21

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和头孢是否一样

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和头孢存在多方面区别。类别上,前者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者是头孢类抗菌药总称。抗菌机制方面,前者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后者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抗菌谱上,二者各有特点。不良反应上,前者常见胃肠道反应,后者可能有过敏、肾毒性等。适用人群也有不同,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前者替代。使用两类药均需遵医嘱,用药前告知过敏史,不适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21

宫颈囊肿和肌瘤是否一样

宫颈囊肿和肌瘤不同,在多方面存在区别。发病部位上,前者在宫颈,后者可在子宫多处。形成原因方面,宫颈囊肿因腺管口阻塞,肌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性激素有关。症状表现上,多数宫颈囊肿无症状,肌瘤较大时症状明显。治疗上,小的宫颈囊肿定期复查,肌瘤有症状时可能需药物或手术。女性应定期妇检,发现问题及时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5-03-21

制霉菌素片和制霉素片是否一样

制霉菌素片和制霉素片名字相似,本质上制霉素片是错误叫法,实际指制霉菌素片。二者在药品来源、作用机制、适用范围相同,但在名称规范性和认知度上有差异。制霉菌素片名称规范,认知度高;制霉素片不规范,认知度低。就医或购药遇到制霉素片,应明确指制霉菌素片,使用时要严格遵医嘱,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科普文章 2025-03-21

人流手术可以直接上环吗

人流手术能否直接上环需综合考量。若手术成功,妊娠组织完全清除,子宫收缩良好、大小正常、出血不多且无感染迹象,可直接上环,能减少再次手术痛苦与感染几率。若手术不顺利、有组织残留、子宫收缩差、出血多或有感染可能,直接上环会影响子宫恢复,引发并发症。医生术前会全面评估,患者应听从专业建议保障健康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21

药流14天后有褐色血是否正常

药流14天后有褐色血情况复杂,不一定正常。阴道出血通常持续1 - 2周,褐色血可能是陈旧性血液。若血量少、无不适,可能是子宫恢复中残留血液排出,属正常现象;若血量多、有异味或腹痛,可能是药流不全、影响子宫收缩,或因不注意卫生引发感染。有少量褐色血且无不适可先观察,出现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21

宫腔内膜息肉必须手术吗

宫腔内膜息肉不一定都要手术,是否手术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较小且无症状的息肉可能自行消失,可定期复查;有症状、恶变风险高、影响生育的息肉通常需手术。具体考虑因素包括息肉大小、症状表现、恶变风险、生育需求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3-21

卵巢囊肿手术会影响怀孕吗

卵巢囊肿手术对怀孕的影响受囊肿性质、手术方式、卵巢功能受损程度等因素影响。良性囊肿手术若损伤小,通常不影响怀孕;恶性囊肿手术范围大则可能有影响。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开腹手术创伤大。卵巢组织切除过多、盆腔粘连等也会降低受孕几率。总之,影响因人而异,术前要与医生沟通,术后遵医嘱调养,必要时求助生殖专家。

科普文章 2025-03-21

做B超能否看出卵巢情况

B超一般能看出卵巢的一些情况。它可清晰测量卵巢大小、判断形态是否正常,如增大可能与囊肿、综合征有关,萎缩或与早衰有关;能观察卵巢内部结构,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囊肿,初步判断肿瘤良恶性;还可在监测排卵时观察卵泡发育。但B超有局限性,微小病变难发现,复杂病变需结合其他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21

外阴湿疹能否用红霉素软膏

外阴湿疹能否用红霉素软膏,取决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无感染时,因它是抗生素类药,对湿疹本身效果不佳,不建议用;合并感染,出现局部红肿等症状时,可遵医嘱用。使用前清洁外阴,每日涂药2 - 3次。部分人用药后可能有烧灼感等不良反应,需停药就医。还可结合炉甘石洗剂等治疗,同时避免搔抓。患者应遵医嘱合理用药。

科普文章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