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23周不想要应该怎么办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怀孕23周不想要,应先到正规医院检查评估身体状况,确定手术方式,一般采用引产手术,术后要做好护理和心理调节,还需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 1. 医院检查:前往正规医院,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如B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了解孕妇身体状况和胎儿情况,判断是否适合引产。 2. 选择手术:怀孕23周通常采取引产手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诱发宫缩,使胎儿排出体外。手术有一定风险,需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 3. 术后护理:引产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一般需休息1个月左右,期间禁止性生活和盆浴。 4. 心理调节:引产对女性心理有一定影响,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5. 了解风险:引产可能出现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也可能影响再次怀孕,术前要充分了解并做好心理准备。 怀孕23周终止妊娠需谨慎考虑,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并做好术后护理和心理调节,降低手术风险和对身体的伤害。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未怀孕但月经迟迟不来怎么办

未怀孕但月经迟迟不来,可先自行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包括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通过运动、听音乐等舒缓压力;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维持正常体重。若情况未改善,需就医排查疾病,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所致。经诊断后,可遵医嘱用黄体酮等药物催经。总之,应先自我调节,无改善则及时就医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初期低烧应该怎么处理

怀孕初期低烧可通过多种方式处理。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大动脉处,但水温不宜过低;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促进代谢;调整饮食,选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食物;保证休息,充足睡眠利于恢复体力。若低烧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初期低烧不必惊慌,先自行缓解,情况未改善或加重则需就医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宫颈癌会导致恶心吗

宫颈癌是否引发恶心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宫颈癌病变局限,多无恶心症状,常见接触性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中晚期可能因肿瘤转移至消化系统,影响其功能而致恶心;放疗、化疗等治疗的副作用损伤胃肠道黏膜,也会引起恶心;患者心理压力大,不良情绪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同样可能造成恶心。总之,若有不明原因恶心,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25周胎动特别多应该怎么办

怀孕25周胎动特别多,孕妇可先自行计数胎动,正常每小时3 - 5次,12小时约30 - 40次,若远高于正常范围需警惕。若胎动突然增多且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胎儿状况。期间要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合理饮食。若胎儿缺氧,可遵医嘱吸氧。此外,孕妇要放松心情,避免焦虑,以保障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宫颈癌患者可以怀孕生子吗

宫颈癌患者能否怀孕生子受病情、治疗和恢复情况影响。早期患者若有生育需求,可做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恢复好有怀孕可能;中晚期患者因治疗影响生育,不建议怀孕。怀孕可能使病情进展,治疗也会伤害胎儿。有生育意愿者治疗前应与医生沟通制定方案,保留生育功能者怀孕前后要定期复查。总之,需综合考量后做决定。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孕酮怎么检查

孕酮检查是常见临床项目,通过采集静脉血检测。检查前无需空腹,因其值不受饮食影响。检查时间因目的而异,备孕女性在月经第2 - 3天查基础水平,孕早期检查可评估胚胎发育。抽血后样本送实验室,等待时间因医院不同,一般当天或次日出结果。结果需医生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不可自行解读。总体而言,该检查能助于了解孕酮水平和身体状况。

科普文章 2025-03-14

胎儿心脏肺比例增宽应该怎么办

胎儿心脏肺比例增宽时,应进一步检查、加强监测、必要时多学科会诊及评估预后,出生后可能需治疗。进一步检查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等明确病因;加强监测需定期产检、增加超声检查频率;多学科会诊联合多科室专家制定方案。若出生后有问题,需依病情药物或手术治疗。不必恐慌,积极应对可改善预后。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孕妇假性尖锐湿疹应该怎么治疗

孕妇出现假性尖锐湿疹一般以日常护理为主,无需特殊治疗。护理措施包括: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清洁干燥;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搔抓;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多吃蔬果;伴有炎症要积极治疗。该病通常危害不大、不易恶变,多数情况经护理可缓解症状。若症状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处理。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孕早期出现棕褐色分泌物该怎么办

孕早期出现棕褐色分泌物,孕妇需冷静应对。先观察分泌物量、颜色、异味及伴随症状,量少且无不适可居家观察;尽快就医,通过多项检查确定原因,可能是着床出血等情况;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调整心态,防止过度紧张;遵循医嘱治疗。虽不一定严重,但不能忽视,积极处理有助于保障孕期健康和胎儿发育。

科普文章 2025-03-14

接种宫颈癌疫苗后可以怀孕吗

接种宫颈癌疫苗后怀孕有诸多注意事项。一般接种完最后一针3 - 6个月后再备孕,让身体代谢疫苗成分。若接种期间怀孕,需暂停后续接种,分娩且过哺乳期后再完成。孕期和哺乳期虽无证据表明疫苗有害,但出于安全不建议接种。此外,接种后怀孕的女性要严格做好孕期检查,保障母婴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

宫外孕术后两个月刀口下面痛怎么办

宫外孕术后两个月刀口下面痛,有多种应对办法。首先应观察症状,留意疼痛程度、频率及有无红肿等伴随症状。若疼痛轻且无异常,可做好日常护理,如保持伤口清洁、穿宽松衣物。还可尝试热敷等物理治疗。疼痛明显时,遵医嘱服用止痛药物。若疼痛持续不缓解、加重或伴有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问题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子宫肌瘤会导致脸上长斑吗

子宫肌瘤可能致使脸上长斑。其原因有三:一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异常使黑色素细胞分泌增加并在脸部沉积;二是月经异常,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影响气血运行与皮肤新陈代谢;三是情绪因素,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干扰内分泌系统。若长斑并伴有肌瘤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肌瘤,调整生活与情绪改善皮肤。

科普文章 2025-03-14

唐筛18三体191高风险应该怎么办

唐筛18三体191高风险意味着胎儿患18 - 三体综合征风险值为1:191。此时可进一步检查,如无创DNA,通过抽取外周血检测胎儿游离DNA,是筛查手段;羊水穿刺能准确诊断,但有流产、感染风险。孕妇要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因为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患病。同时需遵循医生建议,慎重决定后续处理。总之,孕妇不必惊慌,配合检查和建议做合适选择。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子宫肌瘤是否需要吃药

子宫肌瘤是否吃药取决于肌瘤大小、症状、生长速度及是否绝经等因素。肌瘤小且无症状,无需吃药,定期复查即可;有症状但不愿手术或术前需缩小肌瘤体积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米非司酮等,要遵医嘱;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可能萎缩,大多不用吃药。总之,应综合判断,定期检查以采取合适处理方法。

科普文章 2025-03-14

宫腔偏右见孕囊应该怎么办

宫腔偏右见孕囊,若孕妇无不适可先观察、定期复查;有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孕妇要定期超声检查观察孕囊位置,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提供孕囊发育营养。若有流产风险,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保胎措施。多数情况可正常妊娠,孕妇应密切关注自身,配合治疗保障孕期安全。

科普文章 2025-03-14

怀孕初期肚子像痛经一样痛是怎么回事

怀孕初期肚子像痛经一样痛,可能由子宫增大牵拉组织、激素变化、过度劳累、先兆流产、宫外孕等原因导致,也可能是葡萄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调整饮食、放松心情、补充孕激素、手术治疗等。孕妇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均衡饮食,严格按要求产检,出现疼痛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14

宫外孕手术九天后出血肚子痛怎么办

宫外孕手术九天后出血肚子痛,患者可先自行观察并护理。观察时留意出血量、颜色,腹痛程度、部位等。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若症状轻可自行观察,若出血量大、腹痛剧烈或持续不缓解,需尽快就医排查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并遵医嘱治疗。不必惊慌,配合治疗利于身体尽快恢复。

科普文章 2025-03-14

男人备孕有哪些注意事项

男人备孕要从多方面注意。生活上,戒烟戒酒、规律作息,远离高温;饮食应均衡,多摄入蛋白质等营养,补充锌、硒;运动上,每周3 - 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适度锻炼可增强体质;要进行全面体检,排查影响生育的疾病;心态也很关键,避免紧张焦虑,可通过听音乐等缓解压力。综合做好这些,才能为孕育健康宝宝充分准备。

科普文章 2025-03-14

宫颈口出血是否为宫颈癌

宫颈口出血不一定是宫颈癌,多种原因均可引发。可能病因包括:一是宫颈癌,患者有接触性或不规则流血症状,需多项检查综合判断;二是宫颈炎,炎症使宫颈黏膜充血易出血,常伴白带多、外阴痒;三是宫颈息肉,质软脆,触碰易出血,多在检查或性生活后发现;四是外力损伤,如性生活剧烈、检查操作不当等。发现出血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3-14

孕酮下降且HCG不翻倍应该怎么办

孕酮下降且 HCG 不翻倍或提示胚胎发育异常等问题,需及时就医处理。可通过超声、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明确情况。若胚胎发育正常,可遵医嘱用黄体酮等药物保胎;若发育不良、停育或宫外孕,则需终止妊娠。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加强营养,还要做好心理调节,以保障孕妇身心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