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输血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通常剖腹产指通过手术切开母亲的腹部及子宫来分娩婴儿的生产方式。剖腹产过程中如果出现大量失血,产妇有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输血。 1. 大量失血:剖腹产手术中,若产妇出现子宫收缩乏力,这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子宫不能有效收缩压迫血管止血,就会导致大量出血,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输血补充血容量。另外,手术过程中如果损伤到子宫血管、胎盘早剥等情况也会引起严重失血而需要输血。 2. 贫血:如果产妇术前就存在严重贫血,身体的储备血量不足,手术中的失血就可能导致身体难以承受,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输血来改善贫血状况,维持身体正常的氧供等功能。 3. 凝血功能障碍:产妇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等,手术中一旦出血就不容易止血,出血量可能迅速增加,此时就需要输血,可能输入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血来改善凝血功能并补充血容量。 剖腹产过程中,当出现上述可能导致失血过多、产妇本身血液储备或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时,就需要考虑输血。输血是为了维持产妇的生命体征稳定,保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传染病等,所以医生会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谨慎决定是否输血。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剖腹产四十多天能否同房

剖宫产40多天通常不建议同房,要视产妇身体恢复状况而定。从子宫恢复看,未完全恢复时同房易引发感染影响修复;腹部伤口虽表面愈合但深层可能未完全愈合,同房增加腹压会影响愈合甚至裂开;恶露未净时同房也会加重感染风险。剖宫产创伤大,身体未完全恢复同房除引发感染还影响心理健康与整体康复进程。

科普文章 2025-02-05

子宫卵巢应该如何保护

保护子宫和卵巢有多种方法。规律作息方面,充足睡眠很关键,长期熬夜影响健康。健康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足够蛋白质、健康油脂。适度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避免不良习惯包括戒烟限酒、避免滥用药物。定期检查能早期发现问题。综合这些方面的措施有助于维持子宫和卵巢健康,提升女性整体健康水平。

科普文章 2025-02-05

来月经有什么办法

月经正常无需特殊干预,月经不调或想调整周期可生活方式调整、中医调理。生活方式上,规律作息保证7 - 8小时睡眠利于内分泌稳定;合理饮食避免节食或暴饮暴食;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中医调理方面,乌鸡白凤丸遵医嘱可调理气血两虚型月经不调,艾灸关元穴需专业操作。月经异常应就医查病因,因病施治。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二十多天恶露未排完应该怎么办

恶露为产后经阴道排出物。剖腹产20多天恶露未排完,量少无异味腹痛等可先观察,注意休息卫生。正常恶露有血腥味无臭味,持续4到6周,总量250至500ml。若20多天恶露未排完,量多、有臭味、腹痛发热等是异常情况,可能是子宫复旧不良、宫腔残留、产褥感染等,需就医检查处理,正常可通过一些措施促进恶露排出。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四十多天是否可以同房

剖宫产40多天不建议同房。因为子宫恢复需较长时间,身体机能也在逐步恢复,不过要视产妇具体恢复状况而定。从子宫复旧看,6周左右才恢复未孕状态,40多天若恶露未净等复旧不良时同房易感染;腹部伤口表面虽愈合但深层组织可能未完全愈合,同房增加腹压影响愈合;产妇身体虚弱,此时同房增加疲劳感影响恢复,要谨慎对待。

科普文章 2025-02-05

来月经有哪些办法

没有人为主动让月经来潮的绝对安全办法。正常生理周期下,女性青春期后卵巢分泌激素使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形成月经,月经不规律与多种因素有关。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如激素类药物会影响月经,但药物调整月经需医生严格指导。月经反映女性健康状况,无特殊需求和医生指导不应人为干预,异常应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如何通大便

剖腹产是切开腹部与子宫娩出婴儿的生产方式,术后可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通大便。一是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适量吃水果并多喝水。二是适当运动,身体允许尽早下床活动,也可在床上翻身、抬腿。三是腹部按摩,顺时针轻柔按摩避开切口。重视大便通畅情况,若异常应告知医生。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腹带是否绑在伤口上

剖腹产腹带不应直接绑在伤口上。伤口未愈合时,腹带绑在上面会压迫伤口,影响愈合,可能致裂开、感染、增加疼痛不适;伤口初步愈合时,腹带的压力会影响新生组织血液循环,不利于进一步修复;伤口完全愈合后,腹带直接绑也可能使脆弱的局部不适或影响健康。产妇需收腹时应在医护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开伤口。

科普文章 2025-02-05

幼儿外阴炎有哪些症状

幼儿外阴炎症状包括外阴红肿、瘙痒、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性状改变,可能有泌尿系统症状。外阴红肿因炎症刺激血管扩张充血,瘙痒由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在炎症累及神经或皮肤破损时产生,分泌物变化源于阴道菌群失调。泌尿系统症状是外阴炎蔓延至尿道所致。症状多样,发现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切除子宫有哪些危险性

剖宫产切除子宫存在多种危险。一是出血,手术创面大血管丰富易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二是感染,手术切口和盆腔可能被感染,严重可扩散全身;三是周围脏器损伤,子宫邻近脏器可能被误伤;四是术后粘连,可致慢性腹痛、肠梗阻等。不同个体情况有差异,手术较复杂,术前会全面评估,且子宫切除后会影响生育、内分泌和心理等。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是否需要输血

剖宫产即剖宫产,不一定需输血。若手术顺利、出血量少,产妇无严重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则不需要;若手术中大量出血,像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植入等致出血难控,或者产妇术前有严重贫血、凝血功能异常可能需要输血。手术顺利时身体能代偿不需要输血,术中大量出血超代偿能力需输血,术前特殊情况也可能需输血,术前医生会全面评估做好准备。

科普文章 2025-02-05

子宫内膜炎怎么检查

子宫内膜炎检查方式众多,有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妇科检查可评估子宫状况及观察阴道宫颈炎症表现。实验室检查包含血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和子宫内膜活检,能从不同方面判断炎症情况,活检虽准确但有风险。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和MRI,超声可观察子宫相关情况但表现非特异,MRI清晰但费用高。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两个月后怀孕应该怎么办

剖腹产是切开腹部及子宫分娩婴儿的方式。剖腹产两个月后怀孕很危险,要尽快就医。一方面有子宫破裂风险,手术使子宫留瘢痕,两个月瘢痕未愈合,胎儿发育致子宫增大,瘢痕处可能承受不住压力破裂,引发严重后果。另一方面身体未恢复,机能、激素水平等不适宜怀孕,易引发孕期并发症。所以必须就医,医生综合判断后可能终止妊娠。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两个月怀孕应该怎么办

剖腹产是切开腹部与子宫分娩婴儿的手术。剖腹产两个月后怀孕危险极大,不建议继续妊娠。一方面有子宫破裂风险,子宫手术切口未完全恢复,胎儿发育使子宫增大时,瘢痕组织弹性差,易破裂,危及母婴生命;另一方面身体未恢复,孕妇可能贫血、营养不良,影响自身与胎儿健康。这是高危情况,需就医,医生会综合判断给出建议。

科普文章 2025-02-05

排卵第六天会有哪些感觉

排卵第六天可能无明显感觉,也可能有轻微腹痛、少量阴道出血、乳房胀痛等情况。轻微腹痛源于卵泡液对腹膜刺激,多较轻微不易察觉。少量阴道出血是激素波动致内膜剥落,不是所有女性都有且量少时长短。乳房胀痛受激素变化影响,但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总之感觉复杂个体差异大,有异常应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05

二胎剖腹产如何瘦肚子

二胎剖腹产之后瘦肚子可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运动实现且要循序渐进。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蔬菜和水果,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运动方面,产后6 - 8周经医生评估伤口初步愈合后先从散步开始,之后可进行产后瑜伽简单体式,腹式呼吸练习也有帮助。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且依据身体恢复情况进行。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隔一年能否怀孕

剖宫产即剖腹产,术后隔一年再孕有风险但存在个体差异。从子宫破裂风险看,术后一年子宫切口瘢痕肌肉化可能不足,怀孕后子宫增大易破裂危及母婴生命;身体恢复方面,女性恢复速度不同,一年可能机能未完全恢复,再孕会有贫血、体力不支等问题;胎盘异常上,短间隔再孕胎盘前置、植入等几率可能增加。子宫恢复需时长,再孕前要全面检查评估。

科普文章 2025-02-05

月经发黑量少应该补充什么营养素

月经发黑量少受多种因素影响,补充铁、维生素E等营养素或有改善作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关键原料,缺铁可致贫血影响月经,可食动物肝脏等补充,严重时遵医嘱用药。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能改善循环调节内分泌,可食坚果等补充或遵医嘱服软胶囊。但这只是辅助手段,若情况持续或伴有其他症状可能是疾病导致,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后是否还会有宫缩

剖腹产后会有宫缩。怀孕使子宫增大,产后需宫缩恢复原大小状态,顺产剖腹产都如此。剖腹产后子宫有创面,宫缩可减少出血、促恶露排出、防感染。产后哺乳婴儿吸吮乳头刺激缩宫素分泌引发宫缩在剖腹产产妇中也会发生。子宫收缩情况对产妇身体恢复重要,宫缩异常如乏力会有恶露不尽、出血过多问题需关注。

科普文章 2025-02-05

剖腹产刀疤疼应该怎么办

剖腹产刀疤疼为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疼。处理方式包括多方面。伤口护理上,要保持清洁干燥,有渗液红肿及时告知医生且避免搔抓。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身体允许时适当活动、穿宽松衣物、保证充足休息。疼痛严重需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用药。这是常见情况,多方面措施可缓解疼痛促进愈合,个体有差异,异常要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2-05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