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对胎儿有无影响?能否怀孕

赵晓东
赵晓东 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甲减对胎儿有影响,未经治疗或控制不佳时不建议怀孕。 1. 甲减未控制怀孕: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身体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孕妇患有甲减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胎儿智力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等,还可能增加流产、早产、胎儿窘迫等风险。 2. 甲减控制良好怀孕:若经过规范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是可以怀孕的。孕期也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稳定。 如果孕妇患有甲减,孕期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和管理。治疗甲减的药物有左甲状腺素钠片,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甲状腺片也可用于治疗,具体用法用量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胎盘24周0级是否正常

一般 24 周胎盘 0 级正常,胎盘分级评估成熟度。24 周 0 级胎盘未成熟,能满足胎儿需求,可提供氧气营养并处理代谢废物。随孕周增加胎盘会成熟分级变化,24 周胎盘 0 级无需担心过度成熟影响胎盘功能。胎盘成熟度只是评估胎儿发育的一方面,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胎儿健康状况。

科普文章 2025-01-14

人流后十天能否服用避孕药

人流后十天一般不建议服避孕药,因此时身体在恢复,子宫内膜未修复且激素不稳定,服避孕药会干扰激素调节影响恢复,可能致不规则出血等。但人流后十天内有未保护性生活,在医生评估指导下可谨慎用紧急避孕药,常规避孕药不建议用。人流后身体脆弱,生殖系统需恢复,有避孕需求应在恢复一次月经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避孕方式。

科普文章 2025-01-14

精液不液化却怀孕了孩子能否要

一般精液不液化怀孕后孩子可要,需关注孕期检查。轻度炎症或不良生活习惯致精液不液化,精子质量正常时胎儿可正常发育,孕期各项检查正常即可。若因先天性疾病或染色体异常等严重因素致精液不液化,怀孕后胎儿有风险,需更严格孕期监测如羊水穿刺等确定胎儿是否健康。精液不液化不一定意味着精子严重问题,孕期检查无异常则生育健康宝宝几率大。

科普文章 2025-01-14

人流后同房是否需要服用避孕药

人流后同房是否需服避孕药取决于人流后时间及是否恢复排卵。人流后 1 个月内,子宫内膜需修复,卵巢功能未恢复,排卵可能不正常,怀孕可能性低,但易感染引发疾病,重点应关注感染。人流后 1 个月后,若有正常月经周期且卵巢功能恢复有排卵可能,同房未避孕有怀孕风险,需考虑服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片和米非司酮片等,需遵医嘱使用。人流后女性身体虚弱应避免同房,做好防护措施,维护生殖健康。

科普文章 2025-01-14

2个月哺乳期会怀孕

2 个月哺乳期可能怀孕,与产妇身体恢复状况和月经复潮有关。身体恢复好卵巢功能早恢复正常排卵,无避孕措施就有怀孕风险;产后 2 个月左右可能月经复潮,卵巢开始排卵,无保护性生活怀孕可能性大,没月经复潮也可能已恢复排卵。哺乳期生育能力逐渐恢复,不能因哺乳期忽视避孕,虽概率稍低仍需谨慎,避免意外怀孕伤身体。

科普文章 2025-01-14

2个月哺乳期是否会怀孕

2 个月哺乳期有怀孕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月经恢复则卵巢排卵正常,怀孕可能性大;哺乳频率高可抑制排卵,受孕概率低但不能完全排除;个体差异导致身体恢复速度不同,恢复快易受孕。哺乳期虽可能闭经但仍会怀孕,性生活时需采取合适避孕措施,如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良影响。

科普文章 2025-01-14

经常吃避孕药是否会导致不孕

经常吃避孕药不一定致不孕,使用不当或个体特殊情况可能影响生育。短效避孕药按正确方法规律服较安全,停药后生育功能多可较快恢复正常。紧急避孕药频繁使用有风险,激素含量高会干扰内分泌致月经紊乱,长期可能影响卵巢功能进而影响生育。避孕药正常使用多数不会致不孕,但任何药物有风险,需遵医嘱选择合适类型并正确服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生育能力维护重要。

科普文章 2025-01-14

黄体酮胶囊是避孕药吗

黄体酮胶囊一般不是避孕药。其主要成分黄体酮是天然孕激素,能维持妊娠、调节月经周期等。避孕药通过多方面机制避孕,成分多为雌激素和孕激素复方或单纯孕激素制剂,与黄体酮胶囊作用用途明显不同。虽二者都涉激素调节,但使用时都需遵医嘱,以防不良影响。

科普文章 2025-01-14

怀孕得了甲亢孩子能要吗

怀孕患甲亢孩子能否要取决于甲亢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轻度甲亢且控制良好,用丙硫氧嘧啶等药物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对胎儿影响小可要;重度甲亢未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且有严重临床症状未有效控制,会增加流产等风险,需谨慎考虑。孕妇需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等,关注胎儿发育。

科普文章 2025-01-14

例假推迟4天能否测出怀孕

例假通常指月经,月经推迟 4 天有可能测出怀孕,受多种因素影响。月经周期规律者在此时可能测出,因受精卵着床后体内分泌 hCG 可被检测,但结果可能有误差;月经周期不规律者则难以准确检测。月经周期、检测方法、个体差异等会影响结果,想更准确可在月经推迟一周后再次检测或就医血检,且检测结果需在医生指导下解读及用药遵医嘱。

科普文章 2025-01-14

不在排卵期刚同房会怀孕

一般情况下不在排卵期刚同房也可能怀孕。女性排卵期受情绪、生活作息等因素影响会波动,非排卵期可能变排卵期。男性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 3 - 5 天,非排卵期同房后排卵期提前,精子可能与卵子结合怀孕。虽概率低,但无生育计划应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如正确使用避孕套或按医嘱服用短效避孕药,不能自行增减剂量。

科普文章 2025-01-14

吃避孕药还会排卵吗

吃避孕药一般可抑制排卵,不同类型有别。短效避孕药含激素抑制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按规律服用抑制排卵明显能避孕;长效避孕药含激素干扰激素调节多数能抑制排卵,但存在个体差异;紧急避孕药通过多途径避孕,不一定能完全抑制排卵,已排卵后服用不能阻止受孕。使用避孕药需遵医嘱,服用期间可能有恶心等副作用,出现严重不适应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1-14

孕36周胎儿一天到晚都在活动是否正常

孕 36 周胎儿活动频繁分正常与异常。正常时孕晚期胎儿活动有规律且个体差异大,产检指标正常则属正常。异常时胎儿突然异常活跃可能是宫内缺氧早期表现,缺氧致烦躁不安活动频繁,孕妇自身状况如发热、低血糖等也会影响胎儿使其活动增加。孕晚期孕妇应密切关注胎儿活动,感觉异常及时就医,胎动计数可初步判断胎儿是否正常。

科普文章 2025-01-14

吃避孕药是否还会排卵

吃避孕药一般可抑制排卵,不同类型效果不同。短效避孕药通过激素抑制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功能,抑制排卵成功率高;长效避孕药激素含量高,作用时间长,能有效抑制排卵但有副作用;紧急避孕药通过多种方式避孕,排卵前服用可能无法阻止已启动排卵,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选择避孕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多方面因素,不单看是否排卵。

科普文章 2025-01-14

在吃避孕药期间能否服用其他药物

吃避孕药期间能否服其他药取决于多种因素。短效避孕药与利福平、苯巴比妥等会降低药效,因它们诱导或促使肝脏加快避孕药代谢。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左炔诺孕酮,同时服影响其代谢的药会干扰避孕效果,与短效避孕药相互作用药物种类不同。吃避孕药时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避孕药,让医生判断能否同服或调整用药方案,以防影响避孕效果或致健康风险。

科普文章 2025-01-14

孕妇尿蛋白质2+严重

孕妇尿蛋白 2+需综合判断。若无其他不适,可能因孕期肾脏负担加重;若伴血压升高,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需控制血压监测尿蛋白;若本身有肾脏疾病,需多学科协作评估妊娠风险及制定治疗方案。孕妇应重视但勿恐慌,定期产检,注意休息营养均衡,控制盐分摄入,疾病引起需遵医嘱用药,如硝苯地平控血压、复方α-酮酸片改善肾功能。

科普文章 2025-01-14

吃避孕药期间能否服用其他药物

吃避孕药期间能否服其他药取决于药类型。短效避孕药与利福平合用时会降低药效致避孕失败,与维生素 C 等营养补充剂同服无相互作用可正常服;紧急避孕药与苯巴比妥合用时增加意外怀孕风险,与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正常情况下无相互影响。不同药物间相互作用复杂,吃避孕药时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避孕药,由医生判断,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影响避孕效果或致其他健康问题。

科普文章 2025-01-14

吃避孕药期间会来月经

吃避孕药期间可能来月经。短效避孕药周期性服用,漏服或未按规定服药会致激素波动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出血;长效避孕药激素含量高,身体适应不良会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紧急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大量孕激素,服后使子宫内膜增厚后脱落出血,一般在服药后一周左右出现。不同类型避孕药影响机制不同,个体差异大,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月经紊乱应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5-01-14

在服用避孕药期间能否服用其他药物

服用避孕药期间能否服其他药视具体药物而定。抗生素类如阿莫西林通常相对安全但需谨慎,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可能干扰避孕药代谢;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会降低避孕药效果,因其诱导肝脏酶加速避孕药代谢,需医生指导调整避孕措施或药物剂量。服用避孕药期间用其他药需告知医生,以防影响避孕效果或增加风险。

科普文章 2025-01-14

B超能看出孩子是否入盆

B 超可辅助判断胎儿是否入盆,能观察胎儿位置关系,看到胎儿头部靠近骨盆入口可能提示入盆倾向,但图像静态且胎儿动态,不一定完全入盆。临床检查触诊更直观准确,可判断胎儿是否真正入盆,B 超只是辅助手段。胎儿入盆时间因人而异,初产妇一般在分娩前 2 - 3 周入盆,经产妇可能临产前才入盆。

科普文章 2025-01-14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