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是否需要清宫

张露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引产是否需要清宫取决于引产的具体情况。 1. 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如果引产过程中胎盘胎膜完整娩出,子宫收缩良好,阴道出血量不多,经超声检查证实子宫内无明显残留组织,这种情况不需要清宫。 2. 胎盘胎膜残留:当引产时胎盘胎膜娩出不完全,有部分残留于子宫内,这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较多或者持续出血,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清宫,将残留组织清除,以促进子宫恢复正常。 引产对女性身体有较大伤害,引产后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引产后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是否存在无痛引产

一般情况下存在无痛引产,其通过引产时使用麻醉药物如在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时配合椎管内麻醉等减轻疼痛,现代医学多种麻醉技术手段可实现,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引产时也可配合镇痛措施让引产过程舒适减少痛苦。但任何医疗操作都有风险,无痛引产需严格评估适应证禁忌证,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术后需精心护理调养,可能存在麻醉等并发症及对生殖系统和身体机能有影响。

科普文章 2024-12-29

剖腹产三次还能生吗

剖腹产三次后再次生育有风险。子宫恢复良好且其他状况适宜时,在严密监测下可尝试,孕期需密切关注子宫情况以防子宫破裂等并发症;若子宫恢复不佳,如肌层薄、疤痕不良或盆腔粘连等,再次生育风险极高,可能出现子宫破裂、胎盘植入等危及母婴生命情况,此时不建议生育。孕期需更频繁细致产检并提前准备应对并发症。

科普文章 2024-12-29

选择剖腹产还是顺产

选择剖腹产或顺产需综合多因素。胎儿因素如胎位不正、胎儿窘迫、巨大儿等宜剖腹产,以防难产危及胎儿。母体因素如骨盆狭窄、妊娠高血压等剖腹产相对安全,身体状况好、产道正常、胎儿合适则优先顺产,其利于母体恢复且产后并发症少。顺产是自然分娩方式,对母婴有益,剖腹产是解决难产等的重要手段,但需慎重考虑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

科普文章 2024-12-29

两胎均为剖宫产者能否生育三胎

两胎剖宫产者生三胎有风险,并非绝对不能。子宫恢复良好且瘢痕愈合佳、无异常时,严密监测下可考虑,孕期需密切关注瘢痕情况以防破裂;若子宫恢复不佳,瘢痕薄或有憩室等,再次怀孕子宫破裂风险大增,危及孕妇生命,这种情况生育三胎很危险。有两次剖宫产史想生三胎的女性,孕前要全面体检评估子宫,孕期严格产检及时发现处理问题。

科普文章 2024-12-29

两胎均为剖宫产者能否再生育第三胎

两胎均剖宫产者可再生育第三胎,但风险增加需综合考量。子宫恢复良好、肌层连续且瘢痕处厚度正常,严密监测可尝试;愈合不良则子宫破裂风险高。身体状况好无基础病更适合,有则孕期可能加重影响母婴。年龄小身体机能佳承受力强,年龄大身体机能下降且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高。剖宫产留瘢痕,多次后肌层薄弱,孕期易致子宫破裂等并发症,需孕前全面评估、孕期密切监测。

科普文章 2024-12-29

三十八周能否进行剖腹产

怀孕 38 周可进行剖腹产,需综合多因素。胎儿有宫内窘迫、胎盘功能不良等紧急情况可剖;母体患严重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等并发症继续妊娠威胁大时可剖;多胎妊娠 38 周因子宫过度膨胀等可考虑剖。38 周胎儿基本成熟,自然分娩对胎儿肺部发育等有益,决定是否剖产前应与医生沟通权衡利弊。

科普文章 2024-12-29

剖腹产半个月伤口仍疼是否正常

剖腹产半月伤口有轻微疼痛正常,因切口大仍在愈合,活动牵拉致,可忍受且无异常不用担心。若疼痛剧烈或伴红肿、渗液等,可能是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可能因护理不当(如伤口沾水、受挤压)或产妇自身身体状况影响。术后伤口恢复因人而异,受产妇身体、营养、伤口护理等因素影响,恢复期间产妇应注意休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过度用力以促愈合。

科普文章 2024-12-29

剖腹产术后可以看手机吗

剖腹产术后可看手机,需控制时间和姿势。短时间看可查阅育儿知识等,身体允许时可行,要注意眼睛休息,避免眼疲劳干涩。长时间看不提倡,术后身体虚弱,易使眼睛紧张引发眼疾,还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腹部伤口愈合及引发腰酸背痛等不适。产后恢复阶段,看手机虽非绝对禁忌,但应以身体恢复和健康为首要。

科普文章 2024-12-29

三次剖腹产是否存在死亡情况

三次剖腹产会增加死亡风险,不一定致死。子宫破裂风险因子宫肌层受损、瘢痕处组织弹性降低而增大,可致大出血、感染等危及生命;胎盘易异常如植入致难以自然剥离出血凶险;手术并发症增多,腹腔粘连致手术难度大易伤周围脏器,引发严重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还面临麻醉风险增加,若产妇本身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增加死亡风险。

科普文章 2024-12-29

剖腹产42天B超是否为阴超

剖腹产 42 天复查 B 超有经腹和阴超两种方式。经腹 B 超无需侵入阴道,适用于恶露未净或产妇排斥阴超者,但需憋尿以看清子宫及附件。阴超探头距子宫近,图像更清晰,利于检查子宫复旧等情况,恶露干净且能接受者可选。产后复查时,医生会综合产妇身体、恶露及意愿决定采用哪种方式。

科普文章 2024-12-29

B超能否看出胎儿缺氧

B 超虽不能直接看出胎儿缺氧,但可通过脐动脉血流(S/D 值异常升高提示胎盘循环阻力增大可能缺氧)、生物物理评分(多项指标综合评估,评分低可能缺氧)、大脑中动脉血流(血流参数异常可能缺氧)等间接指标提示。胎儿缺氧不能仅靠 B 超判断,需结合胎心监护、孕妇自觉症状等多因素综合评估。

科普文章 2024-12-29

胎儿在左侧时能否左侧卧位

一般胎儿在左侧时可左侧卧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正常情况下,胎儿左侧且发育正常、孕妇无特殊不适时可行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压迫,增加回心血量,利于胎儿血液供应。特殊情况如孕妇感觉左侧卧位有明显不适(如胎动异常频繁),可能是胎儿受压迫,此时应调整为右侧卧位或仰卧位,且仰卧位时间不宜长,以防影响血液循环。孕期孕妇睡姿需依自身和胎儿情况适时调整,不同孕期胎儿大小、孕妇身体状况等会影响睡姿适宜性,孕妇要密切关注自身反应。

科普文章 2024-12-29

引产手术有哪些风险

引产手术有感染(手术环境差或术后护理不当致盆腔炎等炎症)、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残留致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子宫破裂(子宫有手术史引产时易致薄弱处破裂)、羊水栓塞(羊水入母体循环致呼吸困难休克)等风险,会损伤生殖系统,风险较高,女性应避免非必要引产,必须时选正规机构并遵医嘱做好术前术后护理以降低风险。

科普文章 2024-12-29

胎儿在左侧时能否左侧睡

一般情况下胎儿在左侧不建议左侧睡,需分孕期等情况判断。孕早期胎儿小子宫未明显增大,左侧睡影响小但要注意自身舒适;孕中期胎儿长大,左侧睡易压迫胎儿致血液供应等问题,建议右侧睡或仰卧位交替;孕晚期子宫增大明显,左侧睡压迫风险高,通常建议右侧卧位,且孕妇应根据自身感受和胎儿动态调整睡姿并定期产检。

科普文章 2024-12-29

剖腹产大出血后还能否再次生育

剖腹产大出血后有再次生育可能,需根据多因素判断。子宫恢复良好、肌层正常且无严重瘢痕粘连时相对可行,孕期需密切监测以防子宫破裂;身体调养后各项机能正常可考虑生育,若仍虚弱则风险大;若因子宫收缩乏力等可纠正因素致大出血,再次生育风险降低,若是子宫切口缝合不当等复杂原因则风险较高。生育前应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孕期要遵医嘱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科普文章 2024-12-29

剖腹产大出血后还能再次生育吗

剖腹产大出血后能否再次生育需综合多因素。子宫恢复良好、肌层正常且无瘢痕憩室等,孕期需密切监测可再次生育;身体恢复好、无严重贫血等利于再次生育,反之风险增加。若大出血由子宫收缩乏力等可纠原因致且子宫功能恢复正常,相对乐观,若因切口愈合不良等严重问题致大出血,再次生育风险极高。有此病史女性再次生育前需全面体检评估,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合。

科普文章 2024-12-29

剖腹产满月就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满月通常指产后一个月,剖腹产满月来月经可能是身体恢复好卵巢功能正常,也可能是异常情况致阴道出血被误认。正常月经是产后身体恢复快致激素水平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增生脱落,生殖内分泌系统恢复良好。异常出血可能是子宫复旧不全、残留组织致子宫收缩不良出血,或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致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产后月经恢复时间因人而异,满月来月经若与以往不同或伴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可自行判断为正常。

科普文章 2024-12-29

高龄产妇剖腹产有哪些危险

高龄产妇剖腹产面临多种危险,包括产后出血(子宫肌层收缩差致子宫收缩乏力)、感染(身体机能下降致切口及泌尿系统易感染)、子宫破裂(有剖宫产史等风险增加)、血栓(血液高凝且术后活动不便易形成)。孕期需做好产前检查并控制基础疾病,有高危因素需提前住院,医生会制定合适分娩方案。

科普文章 2024-12-29

医生给开的保胎药对胎儿有害吗

医生开具的保胎药经筛选评估,大多对胎儿无害,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黄体酮类药正常剂量可维持妊娠、减少子宫收缩,助胚胎发育,需按医嘱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特定情况用于保胎,正确使用可支持胚胎发育,用药亦需遵医嘱。孕期用任何药都需谨慎,不同孕期胎儿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孕妇健康状况也会影响药物作用和安全性。

科普文章 2024-12-29

吹风机辐射会影响胎儿吗

正常使用吹风机辐射对胎儿影响小,因其主要为低频率电磁场辐射,能量低,保持 15 - 20 厘米距离、不超 10 分钟使用,辐射量小不会穿透人体危害胎儿。但长时间(超 20 分钟)、近距离(小于 10 厘米)且频繁(每天多次)使用,虽无确凿证据表明一定影响胎儿,但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孕妇孕期应减少不必要辐射暴露,如避免长时间使用微波炉等,同时定期产检确保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4-12-29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