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微量蛋白900毫克/升需要考虑住院。出现尿液微量蛋白严重超标说明有肾病可能性,住院可以继续做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出现微量蛋白的常见的疾病有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肾脏疾病。出现尿液微量蛋白增高的原因有:
1、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是早期症状,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或循环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诱发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所致,如果是不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使急性迁延至慢性肾炎,还可能诱发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而慢性肾炎有可能继续加重,促进进展,提前进入肾功能损害。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功能损害后导致尿液蛋白阳性情况,在短时间内即出现病情快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因此,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3、紫癜性肾炎,该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为主,可能伴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新月体形成等血管炎症改变而发生蛋白尿症状。首先是要治疗过敏性紫癜,尽量促进受损的肾功能恢复正常,一旦发生蛋白尿,说明有肾损害,更要考虑住院。
4、肾病综合征患者常常有大量蛋白尿症状,需要及时控制蛋白尿症状,才能减轻肾功能损伤程度,降低血栓、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问题。
5、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在糖尿病进展过程中继发的肾动脉硬化而影响肾脏血液供应而逐渐导致肾功能损害,一般在糖尿病10年左右后出现肾损害。当出现蛋白尿时是肾损害的早期表现,需要及时住院规范诊治,严格控制糖尿病和改善肾脏循环,坚持维持理想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