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能治好吗

张露
张露 副主任医师 妇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是可以治好的,但治疗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1. 年轻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使用醋酸甲羟孕酮,这是一种孕激素类药物,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还可以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它可以在子宫局部缓慢释放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腺体萎缩,内膜变薄。这些药物都需遵医嘱用药,在药物作用下,很多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情况可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年龄较大且无生育需求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内膜切除术,直接去除增生的内膜组织,达到治愈目的;全子宫切除术则是更为彻底的治疗方式,切除子宫后可杜绝子宫内膜增生复发的可能。 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虽然大多可以治愈,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所以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怀孕多久可以药物流产

怀孕 49 天内可进行药物流产。因此时胚胎小,成功率高。怀孕天数多则胚胎大,易致流产不全等并发症。药流过程中若出现大量出血、剧烈腹痛等异常需及时就医。常用药物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流产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并加强营养以促进恢复。

科普文章 2020-12-18

孕吐一般从什么时候开始

孕吐常见于怀孕早期,约从第 5 周开始至第 12 周结束。此期间孕妇体内激素尤其是 hCG 升高刺激胃肠道引发孕吐,12 周后身体适应激素变化,孕吐减轻或消失。若孕吐严重致脱水、体重骤减需就医。孕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刺激物,良好心态和充足休息也有助于缓解孕吐。

科普文章 2020-11-01

怀孕初期有哪些症状

怀孕初期常见症状有停经(内膜不脱落致)、恶心呕吐(激素变化致)、乳房胀痛(激素促增生)、疲劳嗜睡(身体负担加、代谢快)、尿频(子宫增大压膀胱)。各孕妇症状有差异,有的轻有的重,且这些症状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怀疑怀孕应及时就医确认。

科普文章 2021-02-18

熬夜对怀孕有影响吗

一般情况下熬夜对怀孕有影响,个体差异大。女性健康时偶尔熬夜影响小,长期则扰乱生物钟、影响内分泌致激素失衡,影响卵子质量和排卵周期降低受孕率。男性长期熬夜会使身体疲劳,影响生殖系统正常功能,致精子活力和形态异常,影响受孕能力。长期熬夜对孕妇和胎儿健康也有不良影响,孕妇持续熬夜增加孕期并发症风险,胎儿可能发育迟缓。

科普文章 2020-10-28

胎动一天多少次算正常

正常胎动每 12 小时约 30 - 40 次,妊娠 28 周后以此为标准。胎动少于 20 次可能宫内缺氧,少于 10 次提示宫内窘迫,需尽快就医检查评估处理。胎动受孕妇运动、情绪、用药等影响,孕妇可固定时间数胎动,发现异常及时关注胎儿健康状况。

科普文章 2021-02-18

精子很稀像水会不孕吗

一般情况下,精子稀像水不一定致不孕。生理上,射精频繁致精子产生跟不上排出会致精子稀,调整频率可恢复正常不影响生育。病理方面,生殖系统感染如附睾炎、精囊炎及精索静脉曲张会影响精子生成、质量及发育成熟,可能影响生育能力。精子质量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长期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措施。

科普文章 2020-11-28

怀孕可以吃感冒药吗

感冒药用于缓解感冒症状,但孕期一般不能吃,因其多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可能含影响胎儿发育的成分。若孕期感冒,可多吃富含维C的新鲜果蔬以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不利于恢复。

科普文章 2021-01-12

验孕棒多久能测出来

一般同房后 10 到 14 天可检测怀孕,因受精卵着床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 hCG,此时期尿液 hCG 浓度可达验孕棒检测水平。检测过早易致假阴性。若对结果有疑或月经推迟未测出怀孕,应就医,可通过血液或超声检查更准确确定。提高检测准确性可选择晨尿,因其相对浓缩,hCG 浓度可能更高。

科普文章 2021-02-22

怀孕了还会有白带吗

怀孕后通常会有白带,因激素水平变化白带量可能增多。正常时白带为白色、糊状或蛋清样,无异味、不痒。异常时白带发黄、发绿,呈豆腐渣样、泡沫样,有异味且伴外阴瘙痒、灼痛,可能是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孕期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易感染。怀孕后要注意卫生,白带异常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用药。

科普文章 2021-02-01

第一胎是剖腹产第二胎可以顺产吗

第一胎剖腹产第二胎有顺产可能,需综合多因素。子宫切口良好、肌层连续无薄弱区利于顺产;两次分娩间隔超 2 年,子宫破裂风险降低,顺产可能性增加;胎儿大小合适、胎位正常、无窘迫等异常情况有利;孕妇无严重妊娠期并发症且骨盆条件良好有顺产基础。医学上称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虽有机会但风险高,需严密监测并与医生充分沟通制定方案。

科普文章 2021-02-24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