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卵着床有什么症状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受精卵着床部分人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人会出现一些表现。常见症状有轻微出血,颜色多为淡粉色或褐色;有腹部坠胀感或隐痛,类似月经来潮前;乳房变得柔软且有胀痛感;还可能感到疲倦乏力,嗜睡;少数人会有恶心、反胃等类似早孕反应。 1. 轻微出血:着床时可能使子宫内膜少量血管破裂,出现淡粉色或褐色血迹,一般量少,持续时间短。 2. 腹部不适:受精卵在子宫壁扎根,会让女性有腹部坠胀、隐痛感,程度通常较轻。 3. 乳房变化: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导致乳房组织变化,出现柔软、胀痛的感觉。 4. 疲倦嗜睡:激素变化影响身体代谢,能量消耗快,易使人感到疲倦,总想睡觉。 5. 恶心反胃:少数女性着床后体内激素波动,刺激肠胃,出现类似早孕的恶心、反胃症状。 受精卵着床症状因人而异,有的人症状明显,有的人则毫无察觉。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的,不能单纯依靠症状判断是否着床成功。若想确认,可在性生活后10天左右去医院检测血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女人上环后多久可以同房

上环是在女性子宫内放置宫内节育器,一般上环2周后可同房。因上环会损伤子宫颈和子宫内膜,过早同房易引发感染,2周左右能较好修复,此时同房相对安全。但个体恢复情况有别,若出现腹痛、出血等异常,需及时就医并推迟同房。此外,上环后要注意休息、清洁,合理饮食,还需定期复查确保避孕效果。

科普文章 2020-12-16

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有什么区别

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在多方面存在区别。形成上,异卵是两卵子与两精子结合成两受精卵,同卵是一个受精卵分裂成两个胚胎;外貌上,异卵相似度低,同卵极为相似;性别上,异卵可能相同或不同,同卵通常一样;遗传基因上,异卵约50%相同,同卵几乎完全相同。异卵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同卵机制尚不明确。孕妇怀双胞胎要注意营养和产检。

科普文章 2020-10-31

受精卵着床后几天能测出怀孕

受精卵着床后,检测怀孕时间因检测方式而异。血检灵敏度高,着床后7 - 10天可检测,因其检测血液中hCG水平;尿检需等至着床后14天左右,因尿液中hCG浓度上升慢。不过,个体身体和激素分泌有差异,检测时间或有波动,过早检测可能假阴性。检测怀孕后要注意休息、饮食和补充叶酸,有异常及时就医,定期产检保障孕期健康。

科普文章 2020-10-22

宫外孕保守治疗是什么

宫外孕保守治疗以非手术方式治疗宫外孕,旨在终止妊娠、消除病灶并保留生育功能。药物治疗方面,甲氨蝶呤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等,有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米非司酮使相关组织变性坏死,有月经失调等副作用;期待治疗适用于特定患者但需密切监测。其治疗方案需综合多因素确定,应严格评估、密切监测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科普文章 2020-11-16

避孕药吃多了会怎么样

避孕药吃多了危害大。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干扰体内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经量异常;影响生育功能,抑制排卵、改变内膜环境,降低受孕几率;引发胃肠道不适,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还会因激素影响代谢,使体重增加;长期大量服用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因此,要合理使用避孕药,尽量选择其他安全避孕方式。

科普文章 2020-11-16

内膜回声不均匀是怎么回事

内膜回声不均匀可能由子宫内膜增生、炎、息肉、肌瘤、癌等引起,也可能与子宫腺肌病、内膜结核、刮宫损伤有关。子宫内膜增生与激素失衡有关,治疗有激素和手术。内膜炎多因细菌感染,治疗用抗生素和物理方法。息肉病因不明,可手术或中药调理。肌瘤病因不清,可手术或物理治疗。内膜癌与多种因素有关,以手术为主。发现内膜回声不均匀应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科普文章 2021-02-24

闭经前有哪些征兆

闭经前有多种征兆,体现身体内分泌变化,助女性提前知晓闭经可能。月经方面,周期变得不规律,经量或减或先增后减;情绪上,因激素影响易焦虑、抑郁、烦躁;睡眠质量下降,入睡难、多梦易醒;还会有潮热出汗现象,可在夜间发作。女性了解这些征兆,能更好应对,出现情况不必焦虑,可调整生活,必要时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1-01-23

孕早期出血的原因

孕早期出血指怀孕前12周阴道流血。其原因包括受精卵着床、激素波动、内膜薄、宫颈息肉、先兆流产等,也可能是宫外孕、葡萄胎、子宫畸形等。常见治疗有休息、补充营养等。不同原因处理方式不同,如着床出血休息即可,激素波动可调整生活方式或用药。孕早期出血情况复杂,应重视,及时就医,勿自行判断、用药。

科普文章 2020-12-30

卵巢囊肿影响怀孕吗

卵巢囊肿是否影响怀孕取决于多种因素。生理性囊肿通常不影响怀孕,因会自然消失。良性囊肿小影响不大,大则可能压迫卵巢或输卵管降低受孕率。恶性囊肿会侵犯卵巢功能,破坏结构,导致难以受孕,还可能转移。卵巢囊肿是复杂妇科病,部分无明显症状,女性定期妇科检查很重要,可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

科普文章 2020-12-22

自然流产后多久可以再次怀孕

自然流产后一般3到6个月可再次怀孕。流产后女性身体需恢复,子宫内膜要修复,内分泌系统要调整,过早怀孕可能增加再次流产风险,3到6个月身体能较好恢复,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若出现腹痛、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再次备孕前夫妻双方应全面检查,排查流产因素,备孕时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补充叶酸,降低胎儿畸形风险。

科普文章 2020-11-03

女性排卵期有哪些症状

女性排卵期可能有多种症状。基础体温会略升0.3℃ - 0.5℃,白带稀薄透明呈拉丝状,部分女性有排卵痛,还可能少量阴道出血,性欲也可能增强。但并非所有女性都会出现这些症状,且症状明显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很轻微甚至无法察觉。所以不能仅靠症状判断排卵期,精确判断需用排卵试纸或就医检查。

科普文章 2020-11-30

什么时候怀孕几率最高

不存在怀孕几率最高的时间,排卵期同房怀孕几率相对高,排卵日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其前5天、后4天加排卵日共10天为排卵期。排卵期卵巢排成熟卵子,与精子结合机会大,卵子存活1 - 2天、精子存活2 - 3天,适当增加同房次数可提高受孕几率。但怀孕受多种因素影响,备孕一年未孕建议就医。备孕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女孕前3个月补叶酸,注意性卫生。

科普文章 2021-02-16

宫腔镜手术后多久可以怀孕

宫腔镜手术后 3 至 6 个月可怀孕。因手术会伤子宫,内膜需修复,3 个月内怀孕易致流产等风险,3 至 6 个月内膜基本恢复正常,子宫环境稳定利于胚胎着床发育。术后若有腹痛、阴道异常出血等应就医。术前女性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以提高身体机能,为受孕和胎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科普文章 2021-01-30

宫颈检查有哪些项目

宫颈检查项目有细胞学、病毒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病变筛查主手段,像巴氏涂片、TCT能早发现癌前病变。病毒学检查检测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阴道镜用于初查异常时观察宫颈结构找可疑部位。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可疑病变活检,是诊断金标准。各项目相互配合,利于宫颈疾病早诊治。

科普文章 2021-03-16

吃避孕药会出血吗

吃避孕药是否出血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见有撤退性、突破性出血,也可能不出血。撤退性出血多在服紧急避孕药一周左右出现,因激素水平先升后降致内膜脱落;突破性出血常因服短效避孕药不规范、激素波动,多在服药初期。部分人对药物耐受性好不出血。紧急避孕药激素含量高,出血发生率高;短效规范使用时出血几率低。个体差异也会影响,异常出血需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0-10-30

药物流产后多久可以同房

药物流产后一般至少30天至42天才能同房。药流会损伤子宫内膜,使宫颈口开放,过早同房易引发感染。通常子宫内膜修复约需1个月,但个体恢复有差异。30 - 42天后身体恢复较好,同房相对安全。恢复期间有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此外,药流后要注意休息、饮食,按时复查,恢复同房后做好避孕,避免短时间内再次怀孕。

科普文章 2021-03-17

子宫癌切除后会复发吗

子宫癌切除后有复发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癌症分期方面,早期复发率低,晚期易复发;病理类型上,恶性程度高的如浆液性癌复发可能性大;治疗情况中,手术不彻底或未辅助治疗会增加复发风险;患者自身状况里,免疫力强复发可能性小,有基础疾病则概率升高。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增强免疫、配合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科普文章 2021-02-11

怀孕多久会有反应

怀孕4周 - 6周左右一般会开始出现反应,出现时间因人而异,主要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相关。怀孕4 - 6周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快速上升,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反应,但因体质和对激素敏感度不同,有些孕妇反应出现早,有些整个孕期无明显反应。若反应严重需及时就医。孕期要保持良好状态,定期产检,确保顺利度过孕期。

科普文章 2020-11-23

吃了紧急避孕药多久可以怀孕

一般建议吃紧急避孕药后 3 到 6 个月再怀孕。因其主要成分影响内分泌系统,需时间调整生理周期和激素平衡。过早怀孕易增加流产、胎儿发育异常风险。服药后短时间有怀孕计划或出现异常应就医。备孕前男女双方需全面体检,女性补充叶酸,男性戒烟戒酒,有助于提高受孕成功率和胎儿健康发育。

科普文章 2021-01-28

多久可以测出怀孕

同房后 7 - 14 天一般可检测出怀孕。检测方式不同,能检测出的时间有别,血检 hCG 最早 7 天左右可测到升高,尿检 hCG 通常需 14 天左右出阳性结果,且检测结果受检测方法、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若结果不确定或月经推迟超 1 周,应就医检查。备孕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怀疑怀孕需谨慎用药,有不适症状要立即就医。

科普文章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