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HPV检查怎么做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妇科HPV检查主要是通过采集宫颈细胞来检测是否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整个过程相对简单,一般不会引起太多不适。 1. 检查前准备: - 检查应避开月经期,最好在月经结束后3 - 7天进行。 - 检查前2 - 3天避免性生活,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 不要进行阴道冲洗或使用阴道栓剂等,保持阴道的自然状态。 2. 采集样本: - 受检者需躺在检查床上,采取膀胱截石位,这是妇科检查常用的体位,方便医生操作。 - 医生会使用阴道窥器撑开阴道,充分暴露宫颈。这个过程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但通常不会很疼。 - 然后用特制的采样刷在宫颈口旋转采集细胞样本。一般会在宫颈口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 - 5圈,以确保采集到足够的细胞。 3. 样本送检: - 采集好的样本会被放入专门的保存液中,然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会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来检测是否存在HPV病毒以及确定病毒的类型。 妇科HPV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检查项目,通过上述步骤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宫颈是否感染HPV病毒,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等相关疾病,女性应定期进行该项检查以保障生殖健康。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孕早期尿黄正常吗

孕早期尿黄有正常与疾病之分。正常情况下,孕妇体内激素及代谢变化致水分散失多,饮水不足时肾脏重吸收致尿液浓缩而尿黄,是生理调节机制。疾病因素如肝脏、胆囊疾病会影响胆红素代谢,使尿液胆红素增多而尿黄。孕早期尿黄可增加饮水观察,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排查疾病。

科普文章 2020-07-08

怀孕喝啤酒对胎儿有影响吗

怀孕喝啤酒对胎儿有影响,影响程度受饮酒量、孕期阶段等因素影响。少量饮用偶尔为之虽不一定致严重损害,但会增加胎儿神经发育不良和发育迟缓概率;大量饮用则酒精会进胎盘干扰胎儿正常发育,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出现面部畸形、心脏缺陷、智力低下等严重问题。怀孕早期胎儿器官形成时影响更大,孕晚期也会影响大脑发育和身体机能。孕妇应避免喝含酒精饮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产检以保胎儿健康。

科普文章 2020-07-08

孕妇吃雪糕对胎儿有影响吗

孕妇少量吃雪糕对胎儿无影响,其成分可补充能量。但过量食用雪糕,因其低温可能刺激胃肠道,引发腹痛、腹泻,间接影响胎儿健康,增加流产或早产风险,应适量食用。同时,孕妇要避免食用易带细菌或寄生虫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以保证营养均衡。

科普文章 2020-07-08

怀孕肚脐周围疼是怎么回事

怀孕时肚脐周围疼由多种原因导致。一是子宫增大牵拉压迫周围组织器官,需多休息。二是饮食不当刺激胃肠道,要调整饮食结构。三是腹部着凉引发胃肠道痉挛,可热敷。四是肠道寄生虫感染,确诊后遵医嘱用药。五是阑尾炎等,需就医治疗。还有胆囊炎、肠梗阻等可能。孕妇勿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并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科普文章 2020-07-08

怀孕初期可以吃小龙虾吗

妊娠早期可适量吃小龙虾,其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对孕妇和胎儿有益,但可能携带细菌、寄生虫,过量食用会致胃肠道不适。妊娠早期应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等未煮熟食物以防感染,也要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以降低妊娠风险。

科普文章 2020-07-08

孕酮越来越低是怎么回事

孕酮越来越低可能由黄体功能不全、胚胎发育不良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方法多样,如黄体功能不全可补充黄体酮;胚胎发育不良可尝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调整生活方式或用药;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补充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可用药物替代治疗。此外,还可能由高催乳素血症等导致。日常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并定期复查。

科普文章 2020-07-08

怀孕11周胎停几率大吗

怀孕11周胎停几率一般在5%以下。此时胚胎发育成胎儿,胎盘形成并提供稳定环境,胎停几率较孕早期降低。但孕妇患严重全身性疾病、胎儿染色体异常、子宫异常等因素仍可能导致胎停。孕妇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建议孕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产检,有不适冷静应对并及时就诊。

科普文章 2020-07-08

产后月经来的早好还是晚好

产后月经指分娩后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落出血。其复潮早晚与哺乳及身体恢复状况相关。哺乳时泌乳素抑制卵巢排卵,月经来得晚利于身体恢复,尤其子宫复旧;未哺乳则月经较早复潮,约 6 - 10 周,表明内分泌系统恢复快。身体恢复良好时,月经复潮早晚皆自然;恢复不佳时,过早或过晚都可能是信号,如过晚提示子宫或内分泌问题,过早增加贫血风险。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只是身体状况反映,更应关注产后整体健康状态。

科普文章 2020-07-08

大姨妈一般几天结束

月经一般持续2 - 8天,存在个体差异,受体内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因素影响。正常月经依赖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调节,激素波动使内膜周期性变化形成月经。月经持续短于2天或超8天,可能分别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等有关,异常且伴有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经期要注意卫生、饮食、保暖等,周期或持续时间异常应及时检查治疗。

科普文章 2020-07-08

孕39周分泌物增多是不是要生了

孕 39 周分泌物增多有多种原因。临产前宫颈黏液栓脱落致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带血丝;孕期激素变化易引发阴道炎症,如霉菌性阴道炎,分泌物呈豆腐渣样、伴外阴瘙痒等;怀孕晚期激素水平高、新陈代谢快及阴道宫颈血流增加也会使分泌物增多。孕晚期孕妇需密切关注自身变化,若有规律宫缩、破水等及时就医,怀疑阴道炎症勿自行用药,应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科普文章 2020-07-08

拍完CT后多久可以怀孕

拍完CT后一般3 - 6个月可怀孕。CT辐射可能损伤生殖细胞,女性卵子发育约3个月,男性精子生成周期约72 - 76天,为保证精卵质量、降低胎儿发育异常风险,建议3 - 6个月后备孕。若有备孕计划可就医评估,短时间内意外怀孕且孕期不适需及时就诊。备孕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远离有害物与辐射,保持心情舒畅。

科普文章 2020-07-08

打完宫颈癌疫苗可以喝酒吗

打完宫颈癌疫苗不建议喝酒,因为身体产生免疫反应时,酒精会干扰该过程,影响肝脏功能从而降低疫苗免疫效果,还可能加重接种后的不适症状,虽少量饮酒后果可能不严重,但最好避免。此外,接种后应避免吃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吃苹果、香蕉、菠菜等蔬菜水果以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

科普文章 2020-07-08

怀孕多久能看到胎心胎芽

怀孕6 - 8周一般能看到胎心胎芽,这是胚胎正常发育的重要标志。怀孕6周左右部分孕妇可看到胎芽,7 - 8周多数能检测到胎心。但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晚的女性,看到时间可能延后。怀孕8周后未检测到不一定异常,需进一步检查。孕妇出现腹痛、流血要及时就医。孕期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营养均衡,定期产检,有疑问咨询医生。

科普文章 2020-07-08

绝经后取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绝经后没有最佳取环时间,一般适宜在绝经后半年到1年取环。此时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下降致子宫萎缩,过早取环有意外怀孕风险,过晚则节育环可能嵌入子宫肌层,增加取环难度与风险,还会引发不适。取环前要全面检查,取环后注意休息、清洁,两周内禁性生活和盆浴,遵医嘱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防感染,有异常及时就医。

科普文章 2020-07-08

剧烈咳嗽会震伤胎儿吗

短暂剧烈咳嗽通常不会震伤胎儿,因羊水可缓冲其冲击力。长时间剧烈咳嗽则可能使腹压持续升高,影响子宫内血流供应,不利于胎儿获取氧气和营养,存在风险。孕妇孕期咳嗽应及时就医,轻微咳嗽可喝温水缓解,严重咳嗽需遵医嘱用药,如止咳糖浆、甘草片等。

科普文章 2020-07-08

无痛人流后多久可以怀孕

无痛人流后一般建议3 - 6个月再怀孕。人流会损伤子宫内膜,子宫需时间恢复,过早怀孕易致流产。通常术后3个月左右内膜基本恢复,身体好恢复快者3个月后可怀孕,身体虚弱恢复慢则延至6个月。恢复期间有异常要及时就医。再次备孕前夫妻应做全面检查,备孕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女方提前3个月补叶酸。

科普文章 2020-07-08

哺乳期可以烫头发吗

哺乳期不建议烫头发。原因有:烫发剂化学物质会经头皮入血,可能进入乳汁影响婴儿健康;婴儿亲密接触时可能接触残留烫发剂;烫发耗时久,妈妈易疲劳,间接影响哺乳;部分人还可能对烫发剂过敏,影响自身健康。为宝宝健康,哺乳期妈妈应尽量不烫头发,有需求可断奶后进行,日常需关注自身和宝宝健康。

科普文章 2020-07-08

宫颈癌出血是什么颜色

宫颈癌出血颜色与病情阶段等相关。早期病灶小、出血少,血液氧化后多为淡红色或褐色,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中期肿瘤增大、出血增多,颜色加深呈暗红色,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晚期侵犯大血管,出现大量鲜红色出血及血块,甚至危及生命;合并感染时会有脓性、恶臭血性分泌物。发现异常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利于早诊早治。

科普文章 2020-07-08

怀孕初期胸疼怎么回事

怀孕初期胸痛由多种原因导致。激素水平变化使乳腺受刺激,乳腺增生为哺乳准备会引发疼痛,内衣不合适影响血液循环、情绪波动引起应激反应、胸膜炎炎症刺激胸膜都可能是原因,也可能由肋间神经炎、外伤等引起。常见治疗有换内衣、调情绪、热敷、按摩、休息等,若胸痛加重或伴有异常症状应就医。

科普文章 2020-07-08

男性人乳头瘤病毒早期

男性 HPV 早期情况多样,低危型感染有疣体时生殖器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质地柔软、顶端尖锐小丘疹,可物理或药物治疗(遵医嘱);高危型感染可能无症状但持续会引发阴茎癌等,需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必要时用干扰素增强免疫(遵医嘱)。早期不处理病情发展会致疣体增多增大引发更严重问题,应重视早期发现处理。

科普文章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