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吸脂术后若出现 脂肪栓塞 的急性发作,需立即停止操作,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给予高流量吸氧,同时呼叫急救团队进行 溶栓 、抗凝等紧急处理。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 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需争分夺秒干预。
为何脂肪栓塞会“马上发作”?
- 操作损伤:吸脂针可能刺破血管,使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直接阻塞肺动脉或脑部微血管。
- 压力变化:术中负压抽吸或体位变动可能导致脂肪细胞破裂,释放脂滴进入血管。
- 高危因素:患者本身存在凝血异常、肥胖或大面积抽脂时风险显著升高。
识别关键症状:从轻微到危重
- 早期表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或皮肤瘀斑(尤见眼结膜、腋下)。
- 进展期:血氧饱和度骤降(<90%)、癫痫发作、休克,提示栓塞已影响心肺或脑功能。
症状对比 | 脂肪栓塞 | 普通术后不适 |
---|---|---|
呼吸状态 | 急促、窒息感 | 轻微气短,可缓解 |
神经系统 | 躁动、昏迷 | 短暂头晕 |
皮肤表现 | 点状出血(瘀点) | 局部肿胀 |
急救与后续处理的核心步骤
- 立即行动:
- 维持氧合:面罩给氧(6~8L/min),必要时气管插管。
- 药物支持:静脉注射肝素(抗凝)、地塞米松(减轻炎症反应)。
- 影像学确诊:紧急胸部CT或MRI排查栓塞范围,避免延误。
- 重症监护:转入ICU监测心肺功能,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或高压氧治疗。
风险警示与术前建议
- 绝对禁忌:严重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 术前准备:
- 选择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控制单次抽脂量(建议<2000ml)。
- 完善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实验室检查。
脂肪栓塞虽罕见,但起病急、进展快,术后需密切观察48小时。 医患双方对早期症状的警惕性,以及医疗机构应急能力的完备性,是降低致死率的关键。 现代医学条件下,及时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但预防始终优于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