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进行颌面正畸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牙齿松动、牙根吸收、咬合问题等短期不适,以及因个体差异或操作不当导致的神经损伤、骨愈合异常等长期风险。但多数问题可通过规范治疗和术后护理有效控制。
常见副作用与应对
-
牙齿敏感与疼痛
矫治器施加的力可能导致牙齿暂时性敏感,尤其在冷热刺激下。调整矫治器后的1-3天内可能出现疼痛,通常可自行缓解。 -
口腔溃疡与黏膜刺激
托槽或弓丝摩擦软组织易引发口腔溃疡,使用正畸蜡覆盖尖锐部位可减少刺激。 -
牙根吸收与牙齿松动
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根周围牙槽骨改建可能导致轻度牙根吸收,但过度吸收可能影响牙齿稳定性,需定期监测。 -
咬合不稳定
术后可能出现咬合过紧或错位,需通过后续调整或佩戴保持器逐步改善。
手术相关风险(若涉及正颌手术)
风险类型 | 表现 | 预防/处理措施 |
---|---|---|
神经损伤 | 面部麻木或感觉异常 | 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避免术中过度牵拉 |
骨愈合不良 | 骨折、畸形愈合 | 术后避免外力撞击,遵循营养补充建议 |
感染 | 伤口红肿、化脓 | 严格口腔清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
核心建议
- 术前评估:通过X光、CT等检查明确颌骨发育状态,排除禁忌症。
- 术后护理: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冲牙器清洁矫治器死角;避免硬食或剧烈运动。
- 定期复查:监测牙齿移动进度,及时调整矫治方案,降低复发风险。
18岁进行颌面正畸虽存在一定副作用,但多数为可控的暂时性反应。关键在于选择专业医生、严格遵循治疗计划,并重视长期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