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进行颌面正畸虽能有效改善咬合与面部美观,但可能伴随牙齿松动、牙根吸收等短期或长期风险,需结合个体口腔条件及医生建议权衡利弊。
常见危害与潜在问题
-
牙齿松动与稳定性问题
矫正过程中,牙齿受外力移动可能导致暂时性松动,多数在矫治完成后恢复。但若施力不当或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引发永久性松动甚至脱落。 -
牙根吸收风险
长期或过大的矫治力可能造成牙根吸收,影响牙齿寿命。青少年牙根发育未完全,风险相对可控,但需严格监测。 -
口腔黏膜与软组织损伤
矫治器摩擦易引发口腔溃疡,或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隐形矫治器虽减少摩擦,但清洁不当仍可能诱发炎症。 -
颞下颌关节紊乱
矫正方案设计不当可能改变咬合关系,引发关节弹响、疼痛或功能障碍,需通过阶段性调整降低风险。 -
牙釉质与美观问题
固定矫治器周围易堆积菌斑,导致牙齿脱矿(白斑)。矫正后可能出现牙缝残留或轻微反弹,需长期佩戴保持器。
手术相关风险(若需正颌联合治疗)
- 术中风险:出血、神经损伤(如面部麻木)、麻醉并发症。
- 术后风险:感染、骨愈合不良、咬合矫正不足或过度。
风险类型 | 非手术正畸 | 正颌手术 |
---|---|---|
恢复时间 | 数月~2年 | 数周~半年 |
不可逆损伤 | 较低 | 较高 |
适应症 | 轻中度畸形 | 严重骨性畸形 |
核心建议与风险控制
- 专业评估优先:通过全景片、CT检查牙根及颌骨状态,排除牙周炎等禁忌症。
- 严格口腔护理:使用冲牙器、正畸牙刷减少菌斑,定期洁牙预防龋齿和牙龈萎缩。
- 动态调整方案:每4~6周复诊,避免施力过大或矫治器不适配。
18岁正值颌骨发育末期,矫正效率较高,但需平衡功能恢复与长期健康。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团队,可显著降低上述风险,实现安全有效的矫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