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和孕周存在怎样的关系

我想知道D-二聚体和孕周有啥关系,是孕周增加它就变,还是咋回事啊?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与孕周密切相关。孕期D-二聚体水平会随孕周增加而升高,在孕晚期明显高于非孕期。但不同孕周有正常参考范围,超出可能提示血栓形成风险增加,且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1. 随孕周升高:孕期女性身体处于高凝状态,为预防分娩时出血做准备,D-二聚体水平会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孕晚期时升高更为明显。 2. 正常参考范围:不同孕周D-二聚体有对应的正常参考范围,一般孕早期在0.64mg/L以下,孕中期在1.54mg/L以下,孕晚期在2.36mg/L以下。 3. 血栓风险:若D-二聚体水平超出相应孕周的正常范围,可能提示体内有血栓形成,增加孕妇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的风险。 4. 综合判断:不能仅依据D-二聚体水平诊断疾病,需结合孕妇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如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D-二聚体水平与孕周呈正相关,孕期会随孕周增加而升高。了解不同孕周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范围,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血栓风险。但诊断疾病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孕妇应定期产检,以便医生及时评估和处理异常情况。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清宫后效果较好的消炎药有哪些

清宫后没有最好的消炎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常见考虑因素如下:一是抗菌谱,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能防治多种感染;二是副作用,如甲硝唑可能有胃肠道不适,要留意身体反应;三是个人过敏史,对青霉素过敏者不能用阿莫西林;四是价格和易用性,阿奇霉素价格适中、服用方便。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药并遵医嘱服用,促进身体恢复。

名医问答 2025-03-23

打玻尿酸后能否做膨体

打完玻尿酸3 - 6个月内一般不建议做膨体,需等其完全吸收或恢复正常后再尝试。玻尿酸通过注射填充增加容积,身体会代谢吸收;膨体植入起支撑塑形作用。若在玻尿酸未吸收时做膨体,有局部肿胀、感染等风险,影响手术效果。出现感染可遵医嘱用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术后要做好伤口护理、注意饮食,定期复查,异常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23

排卵针有哪些副作用

排卵针虽可助排卵,但副作用不容忽视,使用需谨慎。其副作用包括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有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多胎妊娠增加孕妇和胎儿并发症风险;内分泌紊乱,致月经异常、增加卵巢早衰风险;局部反应有疼痛、红肿等;少数人会出现过敏反应。使用前要了解风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中密切监测,异常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23

哺乳期不宜进行的体检项目有哪些

哺乳期大部分常规体检项目可做,但部分项目需谨慎。放射性检查如乳腺钼靶、CT等,可能影响乳汁质量;造影检查如输卵管造影等,造影剂可能进入乳汁影响宝宝;宫颈刮片操作不当易引发出血感染。哺乳期体检要谨慎选项目,如需体检应提前告知医生自己处于哺乳期,在其指导下选择合适项目,保障自身和宝宝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23

促排卵期间饮食有啥注意要点

促排卵期间饮食很重要,合理饮食可提供卵子发育环境、提高促排效果。要注重营养均衡,搭配好碳水、蛋白、脂肪等营养素;多补充蛋白质,利于卵泡发育;多摄入新鲜蔬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代谢、增强免疫;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影响营养吸收;控制盐分摄入,避免水肿。合理饮食能为促排卵创造好条件、提高受孕几率。

名医问答 2025-03-23

牙齿突出会不会引发法令纹

牙齿突出有可能导致法令纹。它会改变面部骨骼结构,使上颌骨发育过度、鼻唇沟加深;影响面部肌肉运动,让相关肌肉长期紧张;加速皮肤衰老松弛;还可能引发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加重法令纹。正畸治疗改善牙齿突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法令纹,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总体而言,二者存在一定关联。

名医问答 2025-03-23

女性私处干涩适合吃啥药

女性私处干涩用药依病因而定。雌激素水平降低者,可遵医嘱服结合雌激素片等提高雌激素水平;缺乏维生素B2,可按建议吃维生素B2片维持黏膜细胞代谢;阴道炎引发的,如细菌性阴道炎,可遵医嘱口服甲硝唑片等抗菌药。总之,因私处干涩原因多样,用药有别,需先明确病因,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勿盲目自行服药。

名医问答 2025-03-23

正常胎动频率为多少

胎动频率在不同孕期有别,是反映胎儿健康的重要指标。妊娠18 - 20周孕妇开始感知胎动,28 - 32周最活跃。28周后,正常每2小时胎动不少于10次,12小时约30 - 40次。孕妇运动、情绪等会影响胎动。若胎动突然频繁或明显减少,可能提示胎儿异常。孕妇28周起应学会数胎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障胎儿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23

雀斑是否可以根除

雀斑难以完全根除,受遗传和日晒等因素影响,不过可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其成因主要为遗传,紫外线照射会加重。治疗方法有药物(维甲酸、氢醌霜)、激光(调Q激光)、强脉冲光,能不同程度淡化雀斑,但各有维持时间和风险。日常做好防晒可降低复发几率。治疗后需避免皮肤刺激,注意作息和饮食,严格防晒。

名医问答 2025-03-23

下巴注射一针玻尿酸是否能有效果

下巴打一针玻尿酸通常有效果,能改善形态、增加立体感、修饰线条,但效果因人而异。具体而言,可改善下巴短小,使面部比例更协调;增加立体感,让五官更精致;修饰线条,使下巴平滑自然。不过,玻尿酸注射存在一定风险,如局部红肿、注射过量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血管栓塞,建议选择正规机构和医生操作。

名医问答 2025-03-23

同房时下体干涩需服用何种药物

同房时阴道干涩多由雌激素缺乏、维生素B2缺乏、炎症等引起,用药需根据具体病因。雌激素缺乏可服用戊酸雌二醇片等补充;维生素B2缺乏可服用维生素B2片;炎症影响可服用甲硝唑片等抗菌消炎。阴道干涩原因多样,用药要谨慎,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勿盲目自行服药。

名医问答 2025-03-23

儿童脸上雀斑是否可治疗

儿童脸上长雀斑可治疗,常见方法有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日常护理包括防晒、均衡饮食;药物治疗如用维甲酸乳膏、氢醌霜;激光治疗如调Q激光,能破坏色素颗粒,但有风险。因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全,建议10 - 12岁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治疗。且个体差异会影响治疗效果,需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

名医问答 2025-03-23

治疗宫颈纳囊可用哪种栓剂

宫颈纳囊是否用栓剂治疗依情况而定。多数为生理性变化,新生鳞状上皮阻塞腺管口致分泌物潴留成囊肿,无症状无需栓剂治疗。若合并宫颈炎等炎症,有白带异常等症状,可遵医嘱用保妇康栓、甲硝唑栓。使用时要掌握正确方法和疗程,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定期妇科检查,以保障宫颈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23

乳房疼痛该服用何种药物

乳房疼用药依病因而定。乳腺增生引发的疼痛,可服逍遥丸、乳癖消片;乳腺炎导致的,可用青霉素、头孢拉定;经前期综合征所致,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维生素B6、布洛芬。各药有相应功效,但具体用量、疗程及使用注意需遵医嘱。乳房疼病因多样,患者不可自行用药,应先就医明确病因,再在医生指导下选药,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名医问答 2025-03-23

打玻尿酸后鼻子变青能否消退

打玻尿酸后鼻子青了一般会消退,原因主要有皮下淤血和炎症反应。人体有自我修复能力,多数人1 - 2周左右能自行恢复,也可在医生指导下热敷促进消退。恢复时间受个人体质、护理情况等影响,年轻人、护理得当者恢复相对快。此外,恢复中可能有轻微感染风险,导致情况加重或恢复时间延长,需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23

哪些因素易引发输卵管堵塞

输卵管堵塞受多种因素影响。炎症感染如盆腔炎、输卵管炎,病原体刺激会使黏膜粘连、管腔狭窄;手术损伤,如人工流产等操作不当可致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会侵犯输卵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像输卵管过细等会造成堵塞;不良生活习惯降低免疫力,间接引发堵塞。预防要保持良好习惯,积极治疗炎症,谨慎对待手术。

名医问答 2025-03-23

乳房胀痛不宜吃哪些食物

乳房胀痛时需避免食用特定食物,以防加重症状。高盐食物会致水分潴留,如咸鱼等腌制食品要少吃;咖啡因饮品、高脂肪食物会影响激素平衡,应减少咖啡、油炸食品摄入;刺激性食物会刺激乳房,像辣椒等要避免;酒精会干扰激素平衡,患病期勿饮酒。合理饮食利于缓解胀痛、促进恢复,同时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心态也有益症状缓解。

名医问答 2025-03-23

下巴做膨体后能否打玻尿酸

做完下巴膨体手术后6个月内不建议打玻尿酸,因组织需时间修复适应,过早打可能影响膨体固定、增加感染风险。6个月后恢复稳定,经医生评估可尝试。膨体靠组织长入固定,玻尿酸增加组织容积。过早打可能致膨体移位、感染。出现问题需手术或抗感染治疗。术后要注意护理,打玻尿酸要选正规机构,有异常及时复诊。

名医问答 2025-03-23

母乳性黄疸会造成哪些危害

母乳性黄疸一般危害较小,但也有一定风险。多数情况下为轻至中度黄疸,数周可自行消退,不影响婴儿健康。少数高胆红素水平可能透过血脑屏障,损害神经系统,引发胆红素脑病;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致营养吸收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此外,黄疸持续久会给家长带来心理负担。家长需密切关注,若黄疸异常应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23

乳房胀痛该用何种药

乳房胀痛用药依病因而定。乳腺增生可服逍遥丸、乳癖消片;乳腺炎常用青霉素、头孢拉定;经前期综合征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维生素B6、布洛芬。各药物有相应功效,如逍遥丸疏肝健脾等,青霉素抗菌消炎等。不过,使用青霉素等要注意过敏史,且所有用药都需遵医嘱。总之,应先明确病因,再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名医问答 2025-03-23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