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单能否看出受孕时间

我想知道通过B超单能不能看出受孕时间,心里一直没个准,想搞清楚。
焦鲁霞
焦鲁霞 主任医师 妇产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B超单能大致推测受孕时间,但无法精确判断。推测受孕时间受胎儿发育情况、检查时间等因素影响,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1. 推测原理:B超通过测量胎儿大小来估算孕周,再根据孕周倒推受孕时间。比如测量胎儿头臀长、双顶径等指标。 2. 影响因素:胎儿发育有个体差异,营养、遗传等会使发育速度不同,导致推测时间不准确。 3. 检查时间:孕早期B超推测相对准确,随着孕周增加,胎儿发育差异变大,推测误差也会增大。 4. 误差范围:由于多种因素影响,B超推测的受孕时间可能有1 - 2周的误差。 5. 其他方法:还可结合末次月经时间、基础体温变化等综合判断受孕时间。 B超单能为推测受孕时间提供参考,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得到精确结果。在判断受孕时间时,不能仅依赖B超单,要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以提高推测的准确性。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甲醛含量003是否可以入住

甲醛含量0.03毫克每立方米通常能入住。我国室内甲醛浓度安全标准上限为0.1毫克每立方米,此含量远低于标准,一般不会刺激人体、引发不适,对健康威胁小。但个体对甲醛敏感程度有差异,部分敏感人群可能有不良反应,入住后需留意身体状况。此外,室内还可能存在其他污染物,入住前要综合考虑。总之,入住后要确保环境健康安全。

名医问答 2025-03-01

甲醛含量0.03可不可以入住

甲醛含量0.03毫克每立方米一般能入住,该数值远低于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1小时均值不超0.1毫克每立方米,从数值看较安全,可降低甲醛致健康风险。不过,入住仍需关注多方面,包括个体对甲醛敏感程度有差异,室内还有其他污染物,且检测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入住后要保持通风,留意身体反应,有不适及时处理。

名医问答 2025-03-01

甲醛含量0.03是否可以入住

一般甲醛含量0.03毫克每立方米能入住,此数值远低于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1小时均值不超0.1毫克每立方米,通常对健康影响小,但仍需综合判断。一方面,不同人对甲醛敏感度有别,特殊人群更易不适;另一方面,室内还有其他污染物,且检测结果可能有偏差,同时要考虑材料长期释放甲醛的可能。总之,入住前应综合评估,特殊人群环境更需谨慎。

名医问答 2025-03-01

室内甲醛含量11不知单位能否入住

室内甲醛含量11能否入住取决于单位。若为11毫克每立方米,远超0.1毫克每立方米的安全标准,会刺激呼吸道等,不能入住;若为11微克每立方米,即0.011毫克每立方米,远低于标准,一般可入住。长期接触高浓度甲醛危害大,如增加患癌风险等。建议用专业设备或机构检测,超标可通过通风等治理。入住前应准确检测、超标治理,保障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室内甲醛含量11能否入住

室内甲醛含量11毫克每立方米不能入住,此数值远超我国规定的0.1毫克每立方米以下的安全标准。长期处于该环境,会引发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增加患癌风险,对儿童、孕妇和老人危害更大。可通过开窗通风等方法治理甲醛,治理后请专业机构检测,达标后才可入住。入住后也需保持通风、放置绿植,保障居住环境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室内甲醛含量1.1能否入住

室内甲醛含量1.1毫克每立方米时通常不可以入住。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值不超0.1毫克每立方米,此浓度远超安全值。低浓度甲醛就有诸多危害,1.1毫克每立方米的高浓度会刺激呼吸道、引发症状甚至疾病,长期暴露还增加患严重疾病风险。甲醛对免疫力弱人群危害更大。入住前要专业检测,超标可通风、用活性炭,合格后再入住。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晚期饮用孕妇奶粉有无作用

孕晚期喝孕妇奶粉通常有用。其作用包括: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满足孕妇和胎儿需求;含DHA、ARA助力胎儿大脑和视力发育;增强孕妇免疫力,储备分娩能量,减少不适;部分含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还能带来心理安慰。但孕妇要注意适量饮用,结合均衡饮食与适当运动,保障自身和胎儿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晚期喝孕妇奶粉有没有用

孕晚期喝孕妇奶粉通常有用。其一,可补充营养,满足胎儿快速发育的营养需求;其二,助力胎儿发育,钙、铁等元素利于骨骼生长、预防贫血,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也有积极作用;其三,增强孕妇体质,优质蛋白能提升免疫力;其四,调节肠道功能,部分奶粉中的益生菌可缓解便秘。总之,孕妇奶粉益处多,但要依自身情况适量饮用,有特殊问题需咨询医生。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晚期喝孕妇奶粉有无作用

孕晚期喝孕妇奶粉一般有用,但效果因人而异,需适量饮用。其好处众多,能补充营养,满足孕妇和胎儿需求;促进胎儿大脑和视力发育;增强孕妇抵抗力,减少患病风险;还有助于产后身体恢复。但过量饮用可能使孕妇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总之,孕妇应依自身情况合理饮用,保障孕期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晚期腰疼是否代表宫口开了

孕晚期腰疼不一定代表宫口开了,其原因多样。宫口扩张是一种可能,临产前宫缩引发的腰疼常伴有规律腹痛、见红等;也可能因胎儿增大,孕妇为保持平衡致腰部肌肉紧张;激素变化使骨盆关节、韧带松弛影响腰椎稳定性;姿势改变增加腰部负担。孕晚期腰疼常见,不能仅凭此判断宫口情况,若伴规律宫缩等应就医,单纯腰疼可休息、调整姿势缓解。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期可不可以用爽肤水

怀孕期间一般可使用爽肤水,但要谨慎选择。合适的爽肤水能为敏感的孕妇皮肤补水保湿,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应选成分简单天然、含基础保湿成分的产品,避免含酒精、香料等有害成分的爽肤水。购买时关注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使用新产品前先小面积试用。总之,选对爽肤水,孕妇也能保持皮肤水润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妇可不可以用迷迭香纯露敷脸

不建议孕妇用迷迭香纯露敷脸。一是其成分复杂,安全性尚不明确,有些成分可能对孕妇和胎儿有潜在风险;二是孕期女性皮肤敏感,使用迷迭香纯露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三是迷迭香有药理作用,部分成分经皮肤吸收后或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孕妇皮肤护理应重安全,可选用成分简单、温和且专业检测适合孕妇的护肤品。

名医问答 2025-03-01

吃完泡腾片后能否马上喂奶

吃完泡腾片后一般不建议马上喂奶。泡腾片成分会进入乳汁,宝宝喝后可能有不良反应,且不同泡腾片代谢时间不同,有的数小时代谢完,有的更久。为宝宝健康,通常需间隔一段时间再喂奶,具体时长可咨询医生。间隔期间可挤出乳汁,减少药物成分且保证乳汁正常分泌。不确定时务必咨询医生,保障母婴安全。

名医问答 2025-03-01

哺乳期可不可以吃消炎药

哺乳期一般可以吃消炎药,但需谨慎。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药物对乳汁的影响,应选不易进入乳汁的;二是婴儿安全性,选对婴儿影响小的;三是药物种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相对安全,但要遵医嘱;四是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五是用药后观察婴儿反应。总之,哺乳期吃消炎药要综合考量,保障母婴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哺乳期能不能吃消炎药

哺乳期一般可以吃消炎药,但需谨慎。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药物对乳汁有影响,不同药物在乳汁中浓度和活性不同;二是宝宝肝肾功能未发育完全,消炎药可能影响其健康;三是药物种类有别,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较安全,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不建议用;四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必要时可暂停哺乳。哺乳期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保障宝宝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3-01

哺乳期能否用布地奈德做雾化

哺乳期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布地奈德做雾化,但需谨慎。布地奈德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雾化时多作用于呼吸道局部,进入乳汁量有限。不过,仍有极少量可能经乳汁被宝宝摄入,影响其生长发育,只是概率低。若病情严重,可在医生权衡利弊后使用。用药后要及时清洁,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宝宝反应,确保母婴安全。

名医问答 2025-03-01

尿液分析结果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判断尿液分析结果是否正常需综合多方面指标。如尿比重正常在1.015 - 1.025,异常可能与肾脏浓缩等有关;酸碱度pH值正常4.5 - 8.0,异常或反映酸碱失衡等;尿蛋白、尿葡萄糖、尿潜血正常为阴性,阳性分别可能提示肾脏受损、糖代谢异常、泌尿系统疾病等。要依据具体数值判断,指标异常可能暗示疾病,应及时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3-01

尿液分析结果正不正常

判断尿液分析结果是否正常需综合多方面指标,包括酸碱度、尿比重、尿蛋白、尿葡萄糖、尿潜血等,这些指标正常范围可反映泌尿系统等健康状况。各指标异常对应不同情况,如酸碱度异常与饮食、疾病有关,尿比重异常提示肾脏浓缩功能问题等。尿液分析结果是否正常依据各指标正常范围判断,异常时应结合症状进一步检查,以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妇尿常规酮体一个加号是否严重

孕妇尿常规酮体1加严重程度与原因相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生理因素如妊娠反应呕吐、空腹、节食等导致的,通常不严重,调整饮食、补充营养后酮体可能消失;病理因素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剧吐等引起的则可能较严重,会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不能仅依据酮体1加判断,要综合检查结果评估。总体而言,需具体分析,病理因素导致的要及时就医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3-01

孕妇尿常规酮体一个加号情况是否严重

孕妇尿常规酮体1加不一定严重,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可能因素包括:一是空腹,检查前长时间空腹,进食后多可恢复正常;二是妊娠剧吐,缓解呕吐、补充营养一般可改善;三是血糖异常,相对复杂,不控制可能影响母婴健康;四是其他疾病,需治疗原发病。总之,生理因素引起通常不严重,疾病因素尤其是血糖异常需重视,应及时就医处理。

名医问答 2025-03-01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