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尿道感染会出现哪些症状

孕妇尿道感染可能会尿频、尿急、尿痛,还可能有下腹部疼痛或尿液浑浊。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孕妇尿道感染的症状有多种。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即排尿次数增多、有尿意时难以控制需立即排尿、排尿时尿道有疼痛感。还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孕妇会有尿液浑浊现象,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另外,也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性症状,不过并非所有孕妇都会出现这些全身症状。 ①尿频:孕妇尿道感染时,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尿道黏膜,刺激尿道神经,使身体频繁产生尿意,排尿次数明显增多。 ②尿急:尿道黏膜受刺激后,神经传导信号改变,导致膀胱逼尿肌过度兴奋,一旦有尿意就难以控制,需要马上排尿。 ③尿痛:病原体在尿道内生长繁殖,损伤尿道黏膜,尿液流经时就会产生疼痛。 ④下腹部疼痛:尿道与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在盆腔内位置相邻,尿道感染可能波及膀胱等周围组织,引发下腹部疼痛。 ⑤尿液浑浊或血尿:感染产生的炎性分泌物混入尿液,可使尿液浑浊;严重时黏膜破损出血,就会出现血尿。 ⑥发热、寒战:当感染较为严重,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可能引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孕妇尿道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疼痛、尿液浑浊或血尿、发热寒战等症状。孕妇若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霉菌复发该如何应对

霉菌复发可从消除诱因与规范治疗两方面应对。消除诱因方面,女性霉菌性阴道炎复发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长期使用特定药物、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规范治疗方面,可使用克霉唑、制霉菌素,用法与使用需严格遵医嘱。重视霉菌复发并通过这两方面措施控制病情,能减少复发、提升生活质量。

名医问答 2025-02-08

霉菌复发如何应对

霉菌复发需多方面处理。个人卫生方面,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且单独清洗、阳光下暴晒。生活习惯上,避免长期使用特定药物,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症状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霉唑、制霉菌素等药物治疗。综合这些措施能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卫生和生活习惯是基础,药物是严重时手段。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左胸下疼痛是何原因如何解决

孕妇左胸下疼可能由姿势不良、激素变化、肋软骨炎、胸膜炎、心肌缺血、胃部疾病、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等引起。姿势不良需调整姿势等;激素变化可局部热敷;肋软骨炎可物理按摩与谨慎用药;胸膜炎要休息和加强营养并遵医嘱用抗生素;心肌缺血需立即休息就医。孕妇左胸下疼应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注意日常护理。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左胸下方疼痛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孕妇左胸下方疼痛原因多样,包括姿势不良、激素水平变化、肋软骨炎、胸膜炎、心肌缺血、胃部疾病、神经官能症等。姿势不良需调整姿势,激素变化可热敷按摩,肋软骨炎用物理治疗或遵医嘱用药,胸膜炎要休息和呼吸训练、谨慎用药,心肌缺血要补充营养休息必要时用药。治疗方法还有局部热敷、物理按摩等,疼痛不缓解或有其他症状应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08

阴部又痛又痒该用什么药

阴部又痒又痛多由阴道炎、外阴炎等引起,不能自行用药。霉菌性阴道炎可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片;滴虫性阴道炎可用甲硝唑栓、替硝唑栓,但孕妇、哺乳期女性受限且都要遵医嘱。外阴炎在一般处理后可参考阴道炎用药。总之,阴部痒痛病因不同用药不同,应就医明确病因后按医嘱用药,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名医问答 2025-02-08

阴部又疼又痒该用什么药

阴部痒痛可能由阴道炎、外阴炎等多种原因造成,不能自行用药,需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用药。霉菌性阴道炎常见,由念珠菌感染引起,可用克霉唑、制霉菌素治疗,二者作用机制不同。细菌性阴道炎是阴道菌群失调所致,可用甲硝唑、替硝唑治疗。总之,阴部痒痛应明确病因后正确用药。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左胸下方疼怎么回事如何解决

孕妇左胸下方疼可能由姿势不良、肌肉拉伤、激素变化、肋软骨炎、胸膜炎等引起,也可能是心脏、胃部疾病、带状疱疹等所致。姿势不良需调整姿势,肌肉拉伤要停止活动热敷按摩,激素变化需休息补充营养,肋软骨炎和胸膜炎要按医嘱治疗。孕妇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用药,保持良好心态并留意其他症状。

名医问答 2025-02-08

阴道可以用艾叶清洗吗

阴道不适合用艾叶清洗。首先,阴道有自身微生态平衡,多种微生物相互制约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艾叶清洗可能破坏平衡引发阴道炎。其次,阴道黏膜脆弱敏感,艾叶会造成刺激,带来黏膜损伤、瘙痒疼痛等不适。最后,尚无医学证据表明艾叶清洗阴道有益。阴道有自身特性,不适宜用艾叶清洗,有问题应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08

雌激素高如何降低

雌激素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降低。生活方式上,保持健康体重,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食物摄取,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雌激素。药物方面,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甲睾酮等雄激素类药物、氨鲁米特等芳香化酶抑制剂,但要谨慎评估个体情况,生活方式调整是基础,效果不佳再考虑药物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2-08

雌激素高要如何降低

雌激素高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生活方式上,规律作息与适当运动可调节激素水平,如充足睡眠利代谢、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平衡机能。饮食方面,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减少脂肪吸收、少摄入含雌激素食物。药物治疗时,他莫昔芬和来曲唑可调节雌激素,但需遵医嘱。应综合多方面调节雌激素,且要依据个人情况选择。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会有什么症状

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可能无症状也可能有多种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发热,体温约38℃且持续一段时间;乏力,身体疲倦易劳累;咽喉疼痛,吞咽时疼;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处;还可能肝功能异常,有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其症状多样无特异性,有些与孕期正常反应相似,出现症状需医学检查判断是否感染。

名医问答 2025-02-08

霉菌性阴道炎有哪些外用药

霉菌性阴道炎外用药有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克霉唑栓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影响代谢,制霉菌素栓与真菌细胞膜甾醇结合改变通透性来抗真菌,二者治疗效果好。使用时都需遵医嘱确定剂量、疗程,具体用哪种药及疗程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判断,患者应积极配合,外用药是该病重要治疗手段。

名医问答 2025-02-08

霉菌性阴道炎该用哪种栓剂

霉菌性阴道炎可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治疗且需遵医嘱。克霉唑栓可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影响代谢来杀菌,对该病有较好疗效。制霉菌素栓能与真菌细胞膜甾醇结合改变通透性,使细胞内物质外漏而抗真菌。这是常见妇科疾病,因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医生会选合适栓剂与方案。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孩子缺氧时孕妇会有什么反应

孩子缺氧时孕妇有多种反应。胎动变化方面,正常12小时约30 - 40次,缺氧初期胎动突然频繁,持续则减少至消失。胎心正常110 - 160次/分钟,缺氧时胎心过快或过慢,需仪器检测。孕妇自身会胸闷、气短,可能是自身缺氧或应激反应。孕妇反应可判断孩子是否缺氧,要关注胎动、定期产检监测胎心,异常及时就医保障孩子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2-08

霉菌性阴道炎要用什么栓剂

霉菌性阴道炎可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治疗,需遵医嘱用药。克霉唑栓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影响代谢来抑菌杀菌。制霉菌素栓与真菌细胞膜甾醇结合改变通透性,使细胞内容物漏失而抗真菌,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患者用栓剂治疗要严格按医嘱,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防止病情反复。

名医问答 2025-02-08

剖腹产偶尔出血如何应对

剖宫产偶尔出血,量少可先观察,量多或有不适需就医。少量出血可能是伤口愈合正常现象,身体凝血机制可让小量出血自行止住,产妇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过度用力、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出血多可能是子宫复旧不良、伤口裂开等,较危险,需就医检查子宫收缩和伤口愈合状态并处理,总之要依情况判断处理方式。

名医问答 2025-02-08

霉菌性阴道炎需用什么栓剂

霉菌性阴道炎可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治疗。克霉唑栓可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影响代谢杀菌,不同规格用法或有差异。制霉菌素栓与真菌细胞膜甾醇结合改变通透性来抗真菌。患者应就医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选合适栓剂并正确使用,且治疗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防病情反复。

名医问答 2025-02-08

剖腹产偶尔出血如何处理

剖腹产是切开腹部及子宫分娩婴儿的方式。若偶尔出血,要先看出血量。少量出血可能是伤口愈合正常现象,因子宫收缩恢复会有少量血液渗出,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劳累。出血较多可能是子宫收缩乏力、伤口裂开或有残留组织等,较危险,需尽快就医检查,如B超查子宫情况,医生会对症治疗,不同出血量应对措施不同。

名医问答 2025-02-08

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瘙痒该用什么药

霉菌性阴道炎外阴瘙痒可用抗真菌药治疗,如克霉唑和制霉菌素。克霉唑能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不同剂型使用方法与疗程有别。制霉菌素可破坏真菌细胞壁抑制其生长繁殖。用药需遵医嘱,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有合并症等选择合适药物与方案,患者治疗期间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搔抓。

名医问答 2025-02-08

孕妇阴道出血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孕妇阴道出血原因包括性生活不当、过度劳累、激素水平波动、宫颈病变、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外伤等。性生活不当需避免性生活并保持外阴清洁;过度劳累应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激素波动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宫颈病变轻者清洁重者就医;胎盘早剥需立即就医。治疗有卧床休息等,孕妇要注意自身状况,不适就医。

名医问答 2025-02-08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