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是何种情况

怀孕不足28周胎儿产出,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伴有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这就是小产。
种轶文
种轶文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三甲
小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小产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胚胎因素方面,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小产最常见的原因。母体因素包含很多情况,例如全身性疾病,像严重感染、高热疾病等可能引起小产;生殖器官异常,如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等也容易导致小产;内分泌异常,像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是诱因;强烈应激与不良习惯,如手术撞击、过度紧张、过量吸烟酗酒等也可能引发小产。父亲精子的染色体异常也可能造成小产。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化学物质,过多接触也可能导致小产。 小产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妊娠异常情况,它涉及到胚胎、母体、父亲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了解小产相关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妊娠过程中的风险,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夫妇来说,在备孕和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要重视孕前检查和孕期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小产发生的可能性。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大家都在搜
相关推荐

左诺孕酮避孕药一粒装的服用方法

左炔诺孕酮避孕药一粒装为非处方药,72小时内无防护性性生活或避孕失败时服一粒。用量为一粒,单次服用。注意早服效果好,2小时内呕吐需补服,不能常规用,频繁用影响内分泌致月经紊乱。其避孕成功率非100%,月经推迟一周以上要验孕。它有副作用,日常建议采用更可靠的常规避孕措施如避孕套。

名医问答 2025-02-06

药物流产十天后同房存在哪些危害

药物流产后十天同房危害多。一是感染风险,此时子宫颈口开、内膜有创面、阴道防御弱,病原体易侵入引发多种炎症,严重可影响生育。二是出血问题,同房刺激子宫收缩会使出血增多或时间延长,影响恢复甚至致贫血。三是影响子宫恢复,干扰其正常修复过程。总之,流产后十天同房危害大,应避免过早同房。

名医问答 2025-02-06

左诺孕酮避孕药一粒装如何服用

左炔诺孕酮避孕药一粒装为非处方药,口服使用。用量为1粒,单次服用且需在无防护性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服药2小时内呕吐要补服。有恶心等副作用,严重需就医,不能常规频繁使用。可避免意外怀孕但不预防性传播疾病,服用后月经推迟一周以上要做妊娠检测。

名医问答 2025-02-06

产检建卡是什么意思

产检建卡是孕妇在当地医疗机构建立的孕期保健档案,含基本信息与检查结果。基本信息如年龄、职业、病史等,检查结果如超声、血液检查结果等。医护人员可通过这些信息全面了解孕妇状况,初步评估风险,监测胎儿发育与孕妇身体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或指导,这是孕期保健管理的关键环节,保障孕妇与胎儿健康安全。

名医问答 2025-02-06

早孕需要怎样检查

早孕检查方法有早孕试纸检测、超声检查、血hCG检测等,早孕试纸检测最常见。其步骤包括正规渠道购买试纸、用干净容器收集晨尿、试纸箭头端浸尿3 - 5秒后平放、1 - 5分钟读取结果,双红线可能怀孕等。超声检查可观察子宫内情况,血hCG检测更灵敏准确。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检查方法,试纸阳性可再做超声确定是否宫内孕。

名医问答 2025-02-06

唐筛检查是指什么

唐筛检查即唐氏综合征产前筛选检查,通过化验孕妇血液中甲型胎儿蛋白、绒毛促性腺激素和游离雌三醇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判断胎儿患先天愚型、神经管缺陷危险系数。主要为尽早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检测物质含量在不同状况下有别。高风险不意味着一定患病,需进一步检查确诊,该检查对优生优育意义重大。

名医问答 2025-02-06

早孕要怎样检查

早孕检查方法有早孕试纸检测、血hCG检测、超声检查等。早孕试纸检测常见,步骤包括正规渠道购买、用晨尿、按要求浸泡、在规定时间观察结果,两条红线可能怀孕等。血hCG检测抽静脉血,更准确且能更早检测怀孕。超声检查可确定宫内妊娠,怀孕5 - 6周左右进行。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可按需选择。

名医问答 2025-02-06

药物流产的进行方式

药物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需医生指导。首先要确定是否适合,适用于怀孕49天内健康女性,要经检查确认宫内妊娠,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不适合。常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按医嘱服用。流产后要观察,在医院或指定场所观察约6小时,胚胎排出后1 - 2周复查超声看有无残留。药物流产有风险,全程需医生严格指导监测。

名医问答 2025-02-06

剖宫产阴道痒怎样清洗

剖宫产术后阴道痒可能是阴道炎。阴道炎清洗方法有多种,如温水清洗、妇科洗液清洗,温水清洗常见。清洗时要准备专用干净盆并烫洗消毒,水温调至37 - 40摄氏度,按从前往后的顺序清洗外阴各部位,每天清洗1 - 2次。此外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纯棉内裤。若症状不缓解或有异味、白带异常需就医,勿盲目用药。

名医问答 2025-02-06

二胎1512溶血症结果有何含义

二胎若抗体效价检测结果为1:512,数值较高,母体血液中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浓度相对高,胎儿溶血症风险增加。母婴血型不合时,母体产生的抗体可经胎盘破坏胎儿红细胞致溶血症,常见ABO和Rh血型不合,二胎高抗体效价可能与一胎有关。溶血症严重程度影响胎儿状况,严重时并发症多危及生命。高抗体效价时需密切监测胎儿,必要时干预,产后也要关注新生儿情况。

名医问答 2025-02-06

抽血检查孕酮有何意义

抽血查孕酮对评估女性生殖健康状况意义重大。孕酮在女性月经周期和怀孕过程起关键作用,月经周期中其水平有波动,黄体功能不全时孕酮分泌不足会致月经紊乱,可通过查孕酮发现。怀孕早期孕酮由黄体分泌,水平低可能提示胚胎发育问题但不一定会流产。它是重要辅助检查手段,要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

名医问答 2025-02-06

抽血检查孕酮有什么意义

抽血查孕酮可评估女性体内孕酮水平。其意义重大,能辅助判断排卵、评估黄体功能、监测孕妇胚胎发育。孕酮为女性重要激素,正常月经周期中排卵后黄体分泌增加,孕酮低可能黄体功能不全致月经紊乱。怀孕早期由卵巢黄体分泌,低孕酮可能预示胚胎发育不良或流产风险但不一定。它是辅助检查手段,评估生殖健康有意义,但需综合其他情况判断。

名医问答 2025-02-06

抽血查孕酮有何意义

抽血查孕酮可评估女性体内孕酮水平,对判断女性生殖健康意义重大。孕酮是重要激素,在判断怀孕上,升高可能提示怀孕。怀孕早期由卵巢黄体分泌,足够水平可维持妊娠,过低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在评估内分泌功能时能反映卵巢功能。这是常见检查手段,有助于医生对不同女性做出准确诊断和方案制定。

名医问答 2025-02-06

宝宝胎盘怎样处理更好

宝宝胎盘处理方式有多种,如交由医院处理、自行带走、制成胎盘胶囊等。医院处理会按医疗废弃物规定,统一收集登记后无害化处理。自行带走要提前申请,医院会告知风险。制成胶囊需合法带走胎盘并找有资质机构制作。胎盘处理取决于家庭意愿、文化习俗和认知,医学上产后胎盘处理需确保安全、卫生、合法。

名医问答 2025-02-06

五个月引产手术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五个月引产手术复杂且有风险,包含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环节。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身体检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手术有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水囊引产法等,各有操作规范。术后孕妇需休息至少一个月,观察阴道出血,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营养。各环节对孕妇健康保障均很重要,都要严格按医疗规范操作。

名医问答 2025-02-06

孕妇尿检酮体2+代表着什么

孕妇尿检酮体2+可能与饥饿、妊娠剧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关。孕期特殊生理状态下,进食少或饥饿时身体分解脂肪供能产生酮体,妊娠剧吐致营养摄入不足也会使酮体生成增多,糖尿病孕妇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使尿酮体升高。这一情况有潜在风险,需根据不同原因调整饮食、就医止吐或进一步检查血糖等指标来保障健康。

名医问答 2025-02-06

五个月引产手术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五个月引产手术复杂且有风险,涵盖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术前检查包括全面身体检查、妇科检查、多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检查)和超声检查。手术过程有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药物和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两种常见方法,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孕妇状况。术后护理要关注阴道流血、休息、营养和外阴清洁,各环节都对孕妇健康至关重要。

名医问答 2025-02-06

怎样能更好受孕

受孕方法有多种,计算排卵期较常见。正常女性月经周期约28天,排卵期约在下次月经前14天,可通过记录月经周期、确定下次月经日期来计算,且排卵期前后几天也是易受孕时期。此外,健康生活方式对受孕重要,包括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保持良好心态也有助于受孕,因为紧张焦虑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受孕几率。

名医问答 2025-02-06

孕妇尿检酮体2+有何意义

孕妇尿检酮体2+可能由饥饿、体内代谢异常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引起。正常孕妇尿液中酮体应为阴性或少量,饥饿时身体分解脂肪供能会产生酮体,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可致酮症酸中毒使酮体升高,其他代谢或肝脏疾病也可能影响代谢致酮体过多。这种情况需关注,饥饿就补充营养,怀疑疾病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治疗。

名医问答 2025-02-06

球拍状胎盘是什么含义

球拍胎盘为特殊胎盘形态,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像球拍。多数情况下不严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胎盘功能正常就能满足胎儿需求。但分娩时存在潜在风险,如胎儿娩出时脐带受压会影响血液供应致胎儿缺氧,不过发生概率低。总体而言,虽有风险但多不影响发育,孕期要密切观察,分娩时医护人员需警惕。

名医问答 2025-02-06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