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医保时是否交“小药钱”取决于个人就医习惯与需求, “小药钱”(医保个人账户)可支付门诊购药等费用,住院报销待遇相同,长期来看更划算。
小药钱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每月划入的资金,45岁以下约返还缴费基数的3%-3.2%,45岁以上3.4%-4%,退休人员按当地平均工资3.9%计算,部分地区设有消费限额。此资金可用于药店购药、门诊费用等,家庭共济功能可授权家人使用;住院时则统一由统筹基金报销,无论有无“小药钱”均按政策比例执行,例如基层医院住院报销85%,三甲医院60%。
若频繁门诊就医或长期用药,建议缴纳小药钱,可大幅减轻个人负担。未缴小药钱者需完全自费支付门诊费用,药店购药时亦无个人账户支持。改革后,统筹基金对参保人倾斜更多,例如基层医院门诊起付线降低、年度报销额度提升,但大额医疗费用仍依赖统筹支付。经济条件紧张时可暂缓缴费,但需警惕医保断缴超1年产生的等待期风险。
门诊共济机制实施后,单位缴费划入个账的比例调整,更多资金纳入统筹基金保障住院及大病。对年轻人或健康人群,缴费初期“小药钱”可能未充分使用,但随年龄增长医疗需求上升,其价值逐步显现。建议持续参保并按规缴费,利用政策红利(如家庭共济、异地结算),长期保障就医权益更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