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已被纳入医保统筹支付范围,且医保政策持续扩大中医药覆盖,重点支持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医特色诊疗服务。
国家医保局通过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已将1394种中成药、892种中药饮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且各省因地制宜增加地方特色品种。例如,2025年江苏省将1384种中药饮片纳入医保,分甲、乙、丙三类管理,甲类全额报销,乙类部分自付;江西省新增218个中药饮片和20个配方颗粒,安徽省则纳入25种医疗机构制剂,部分饮片免自付。国家医保局推动全国性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集采,降低患者负担,如湖北集采后中成药价格显著下降,山东则通过联采覆盖黄芪、党参等常用品种。
为体现中医药特色,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倾斜中医诊疗。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项目按项目付费,部分中医优势病种(如脑梗死、腰椎间盘突出)推行按病种付费,上海、广东等地调整中医科室支付系数,确保中医药费用合理补偿。医保局还探索“互联网+”中医服务支付,支持跨省结算,扩大服务覆盖面。
中药饮片纳入医保需符合《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超量或精制饮片(如破壁饮片)不报销。医保部门加强智能监控,严防滥用,同时动态调整药品目录,新增项目审核流程高效化,助力中医技术快速落地。
医保政策通过扩大覆盖、集采降价和支付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参保人选择中药时可结合地方医保目录,合理利用政策红利,未来政策或进一步向基层与预防保健倾斜,提升中医药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