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尤其适用于严重多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病变,通过建立“血管桥”绕过堵塞部位恢复心肌供血,长期疗效显著但创伤较大。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也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核心是取用患者自身血管(如大隐静脉、乳内动脉等)作为“桥血管”,一端连接主动脉,另一端连接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使血液绕过病变部位直达缺血心肌。该手术适用于复杂病变: 针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效果突出,尤其是病变范围广、介入治疗难以完全覆盖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特定时间内接受搭桥手术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
手术成功率与长期效果优于部分介入治疗。 自1962年临床应用以来,搭桥手术已成冠心病治疗的经典方法,尤其在左主干或多支血管病变中表现优异。桥血管类型与寿命相关: 使用动脉血管(如乳内动脉)的桥血管10年通畅率高达90%以上,而大隐静脉桥血管约50%-60%的患者可能在10年内出现狭窄,但新技术(如微创非体外循环搭桥)已进一步降低风险。术后需综合管理: 患者需长期服药(如抗血小板药物)、控制慢性病,并改善生活方式,部分患者可能需二次手术处理桥血管再狭窄。
风险需理性权衡。 作为开胸手术,搭桥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可能面临出血、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但与高风险病变的自然病程相比,手术显著降低致死率及心梗复发风险。术后饮食需控脂控糖,戒烟限酒并坚持运动以延长血管寿命。
冠脉搭桥术仍是多支病变患者的基石疗法,患者应与心内科、外科团队充分沟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冠脉造影)明确病变范围,综合评估身体耐受性及预期获益后决策,同时重视术后终身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