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有17个省份146个统筹区实现医保异地结算跨省共济,覆盖范围包括天津、河北、内蒙古、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区,部分省份如四川、贵州、西藏的特定统筹区也已接入国家系统。
-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目前医保异地结算已从早期试点省份扩展至全国多数地区,其中河北、山东、河南等省份实现全省统筹区接入,而长三角(如上海、江苏)、京津冀(如天津、河北)等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显著,跨省结算便利性大幅提升。 -
重点区域与特色政策
- 京津冀、长三角、川渝地区:作为先行示范区,这些区域不仅实现省内互通,还通过区域协作机制(如川渝9个统筹区)优先推进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 中西部省份:如内蒙古、广西等通过“医保钱包”功能,逐步将偏远地区纳入异地结算网络,缓解群众跨省就医垫资压力。
-
未来趋势与注意事项
随着国家医保系统不断完善,更多省份将分批次接入全国结算平台。需注意,部分地区的结算服务可能暂限于住院费用,门诊报销仍需咨询参保地政策。建议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实时查询最新开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