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无并发症时,选择药物需综合考虑效果与安全性,常见的五大类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副作用通常较小。
长效且平稳降压的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通过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适合多数轻中度患者,长期使用需监测电解质平衡。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尤其适合心率较快的高血压人群,但不建议糖尿病或哮喘患者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起效快、降压持续时间长,对老年患者尤为友好,可能引发脚踝水肿需警惕。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靶向作用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肾负担,不良反应罕见,是妊娠期外较安全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可能引发干咳,需根据耐受性调整。
无论选择哪类药,均需经医生评估个体血压波动、合并症风险及肝肾功能后制定方案。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与副作用,警惕私自调药或停药导致血压反弹。除药物外,健康生活方式(控盐、运动、戒烟限酒)是维持稳定血压的关键,定期复诊更能预防潜在心脑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