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普及,其核心突破在于结合功能性理念,显著提升了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的治愈率,并推动手术技术从传统破坏性术式向精准功能保留的跨越式发展。
1971年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开创内镜鼻窦手术技术,1985年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理论在美国成型并迅速推广。中国于1989年由赵绰然首次开展鼻腔内镜手术,90年代通过韩德民、许庚等专家引入功能性理念,逐步形成体系。这一阶段技术快速发展,传统开放性手术被逐步替代,手术创伤大幅降低,治愈率显著提高,国内在功能性保留解剖结构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全球鼻内镜手术技术成熟的重要标志。鼻内镜技术不仅用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传统领域,还扩展至鼻眼相关与颅底手术,如泪囊鼻腔造口术、垂体瘤切除等,进一步拓展临床应用范围。
目前全球范围内,鼻内镜手术已成为鼻科主流术式,其普及推动手术设备、影像导航、耗材等配套技术迭代升级,例如电动切割器械应用与数字化影像系统融合,持续提升手术精确性与安全性。术后长期随访及综合治疗机制已形成标准化流程,确保治疗效果持续性,推动该技术在全球耳鼻喉科诊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