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若伤口出血、皮肤黏膜破损或存在唾液接触,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头面部或颈部受伤、无法确认野狗疫苗接种状态、伤口较深或伴有感染症状(如红肿化脓)**等情况均需紧急处理,严重暴露者需在24小时内完成首针注射。
-
暴露等级判定
- 必须打针的情况:皮肤被咬破出血(III级暴露),或未出血但有明显抓痕、黏膜接触野狗唾液(II级暴露)。若伤口位于头颈部,因神经密集且靠近大脑,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同时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 无需打针的例外:仅有皮肤完整无破损的轻微接触(I级暴露),可用肥皂水清洗后观察。
-
野狗状态与时效性
- 无法追踪犬只时:若野狗逃逸或无法确认其是否接种疫苗,无论伤口大小均需按最高风险处理。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但最短可达数日,延误接种可能致命。
- 注射时间窗口:首针疫苗需在24小时内接种,随后按0、3、7、14、28天完成全程免疫。超过48小时未处理者仍需补种,不可放弃。
-
伤口处理与感染控制
- 紧急清洁步骤: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交替使用肥皂水和生理盐水去除唾液及污染物,再用碘伏消毒。开放伤口避免包扎,降低厌氧菌感染风险。
- 并发症预警:若出现发热、伤口红肿化脓、肢体麻木或吞咽困难,提示可能感染狂犬病毒或其他细菌,需联合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免疫干预。
被野狗咬伤后切勿存侥幸心理,即使伤口微小也应尽早就医评估。狂犬病致死率近100%,规范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同时需完成破伤风疫苗加强注射,并定期复查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