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时,治疗的核心是退烧、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关键方法包括:合理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冷敷)、多喝水补充体液、充分休息以增强免疫力。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高烧不退、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
- 药物退烧:体温超过38.5℃时可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儿童适用)或布洛芬(成人适用),但需严格遵循剂量,避免与其他感冒药混用。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不可滥用。
- 物理降温:用温水(30℃左右)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冷敷额头。避免酒精擦浴(可能刺激皮肤)或过度捂汗,儿童尤其需注意保暖与散热的平衡。
- 补液与营养:发烧时多喝温水、电解质饮料或清淡汤粥,防止脱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可补充维生素C(如橙汁、猕猴桃)。
- 休息与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减少活动量。睡眠时适当减少衣物,但避免着凉。焦虑情绪会延缓康复,需保持心态平和。
- 特殊人群注意:孕妇、老人或婴幼儿用药需医生指导;3个月以下婴儿发烧应立即就医。若发烧超过3天或伴随皮疹、意识模糊等症状,需排查其他疾病。
提示:感冒发烧多为病毒性,通常3-5天自愈,治疗以对症为主。切勿盲目用药或叠加多种退烧药,物理降温与药物结合更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