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破皮后,若出现伤口红肿、出血或疑似感染症状(如发热、疼痛加剧),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即使轻微破皮也属于二级或三级暴露,需严格遵循“清洗-消毒-接种”流程,不可侥幸拖延。
-
必须打针的典型症状
- 伤口异常反应:破皮处持续红肿、渗液、化脓或剧烈疼痛,提示细菌感染或病毒侵入风险。
-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或恐水怕风等神经系统异常,可能为狂犬病早期征兆,需紧急就医。
- 出血或深伤口:肉眼可见出血或撕裂伤属三级暴露,需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
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步骤
- 立即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减少病毒残留。
- 专业消毒:碘伏或酒精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厌氧环境易滋生病毒)。
- 24小时内接种:疫苗需按“5针法”或“2-1-1”程序完成,延误会大幅降低保护效果。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儿童、孕妇及免疫缺陷者破皮后风险更高,即使无症状也需全程接种疫苗。
- 若咬人野狗10日内死亡或出现狂犬病症状,需立即补种加强针。
总结:被野狗咬破皮后,无论伤口大小,均需按暴露等级规范处置。及时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切勿因症状轻微而忽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