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天气中暑高热时,首选解暑化湿类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联合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同时需及时补充电解质并物理降温。湿冷环境下中暑易被忽视,但高热和电解质紊乱风险更高,需针对性用药与急救结合。
- 解暑化湿类中药: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能缓解头痛、呕吐等湿冷中暑症状,其化湿理气功效适合闷热潮湿环境。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驾车或服药后需谨慎。
- 非甾体退烧药:体温超过38.5℃时,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快速退热,但需避免与酒精类中药同服,防止加重肝脏负担。儿童、孕妇用药前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 电解质补充:口服补液盐或含盐饮品纠正脱水,尤其湿冷中暑出汗后易忽略水分流失,单纯补水可能加剧低钠血症。
- 急救辅助措施:脱离潮湿环境后,用温水擦浴或冰袋冷敷大血管处(颈部、腹股沟),避免直接用冰水导致寒战。若出现抽搐或意识模糊,需立即送医。
湿冷天气中暑的用药核心是“解湿+退热+补液”,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预防需注意环境通风,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湿度密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