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气温骤降、空气湿度骤增、过敏原扩散及免疫力下降的综合作用。暴雨伴随的冷刺激和潮湿环境会削弱呼吸道防御能力,同时雷暴气流会携带花粉、污染物等过敏原,加剧感染风险。
- 冷空气刺激与免疫力下降:雷暴雨时气温急剧降低,呼吸道黏膜遇冷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免疫细胞活性减弱,病毒细菌更易入侵。淋雨后体温流失会进一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
- 高湿度助长病原体滋生:暴雨后空气湿度长期偏高,为细菌、霉菌繁殖创造条件,吸入后可能引发感染。潮湿环境还会导致尘螨等过敏原增多,诱发过敏性咳嗽或哮喘。
- 雷暴气流扩散过敏原:雷暴的强风会将花粉、尘粒等过敏原粉碎成更小微粒,深入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甚至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 污染物与雨水携带病菌:雨水可能混合地面污染物和病原体,淋雨时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人体,直接刺激黏膜或引发感染。
提示:雷暴雨天气需注意保暖,避免淋雨,过敏人群减少外出。若出现持续咳嗽、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