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风是盛夏季节因极端高温引发的脑血管疾病,核心诱因包括血液黏稠度骤增、血压剧烈波动及室内外温差刺激。其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28岁病例已不罕见,且致死致残率极高,需牢记“中风120”口诀快速识别。
- 脱水与血液黏稠:高温导致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足时血液浓缩黏稠,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引发缺血性中风。
- 血压失控:酷热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骤升可能直接冲破硬化的小血管瘤,造成脑出血;夜间睡眠不足进一步加剧血压波动风险。
- 温差应激反应:空调房与室外温差超过7℃时,血管反复收缩扩张,脑部供血紊乱,中老年人尤其易因此突发中风。
- 隐匿性症状:夏季疲劳感常掩盖中风前兆,如短暂性头晕、肢体麻木等“小中风”信号,延误救治黄金6小时窗口。
预防关键:每日饮水1.5-2升(无口渴也需定时补充),空调设27℃且避免频繁出入,正午减少外出。突发面瘫、言语混乱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每延误1分钟,脑细胞死亡19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