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时身体着凉主要由环境低温、体质虚弱和疾病因素共同导致,具体表现为散热过快、代谢不足或体温调节异常。关键诱因包括寒冷刺激、阳气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需结合保暖、运动及医学检查综合应对。
-
环境因素:低温环境或冷风直吹会加速体表散热,若衣物不足或汗液蒸发过快(如运动后),会导致体温失衡。空调温度过低、淋雨等突发寒冷刺激也是常见诱因。
-
生理机能异常:
- 代谢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或低血糖时,产热不足难以维持体温;
- 阳虚体质:中医认为阳气虚弱者易四肢冰冷,常伴随怕冷、乏力,需温补调理;
- 血液循环障碍:贫血、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减少末梢供血,加剧寒冷感。
-
病理反应:感染或内热过重时,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可能引发寒战;寒湿内滞(如脾虚湿盛)还会导致头晕、关节冷痛等复合症状。
-
行为习惯:长期久坐不动、贪凉饮食(如过量冷饮)会抑制阳气生发;熬夜或压力过大则可能降低抵抗力,放大寒冷敏感度。
预防着凉需动态调节: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冷热交替过剧,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阳虚者可通过姜茶等温性食物辅助驱寒。若长期畏冷或伴随异常症状,建议排查甲状腺、血糖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