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痉挛是因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失衡引发的肌肉痉挛,急救核心是快速降温、补充电解质、避免持续高温暴露。 以下是具体应对措施:
-
立即转移至阴凉处:将患者移至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解开衣物帮助散热,避免太阳直射。若条件允许,可用冷水浸浴或冰袋敷于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加速降温。
-
补充含盐液体:饮用凉盐水(每杯水加1匙盐)或电解质饮料,避免单纯大量饮水导致血液稀释。忌饮含酒精、咖啡因或高糖饮品,以免加重脱水。
-
被动伸展肌肉:轻柔按摩痉挛部位(如腓肠肌),切勿强行按压抽搐肌肉。若出现腹部绞痛,可采取屈膝卧位缓解症状。
-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呼吸及体温变化。若出现高热(>40℃)、意识模糊或持续痉挛,需立即送医,途中保持侧卧头后仰姿势以防窒息。
-
预防复发措施:高温作业者需定时补充电解质,穿戴透气衣物;敏感人群(儿童、老人)应避免正午外出,室内保持通风凉爽。
提示:热痉挛可能进展为热射病,切勿轻视。日常备好防暑药品,出现先兆症状(头晕、多汗)时即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