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中耳炎发作时,应立刻停止掏耳、避免耳道进水,并采取热敷缓解疼痛,必要时就医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潮湿环境易诱发真菌感染和气压失衡,导致耳痒、闷胀甚至流脓,科学护理是关键。
-
紧急处理
- 用温热毛巾敷患耳10-15分钟,每日多次,缓解肿胀和疼痛。
- 若耳道流脓,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外耳道(勿深入),避免感染加重。
- 口服布洛芬等止痛药缓解剧痛,儿童需严格遵医嘱用药。
-
药物干预
- 细菌性中耳炎需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7-10天,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
- 真菌感染可用酮康唑软膏涂抹耳道,或碘伏消毒液清洗,疗程2-4周。
-
环境调整
- 洗头后用电吹风低档吹干耳周(距离30cm),防止耳道积水。
- 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保持室内湿度低于60%,抑制真菌繁殖。
-
长期预防
- 增强免疫力:多摄入黑木耳、核桃(含锌、镁),避免辛辣食物刺激耳部血管。
- 气压骤变时(如乘电梯)多做吞咽动作,平衡中耳压力。
梅雨季护耳需防潮、防感染、早干预。若症状持续超24小时或伴高热、听力骤降,务必及时就诊,避免并发症。